* 本文凡使用变量 httpContextAccessor 或 _httpContextAccessor 的地方都需要需要注入 Microsoft.AspNetCore.Http.IHttpContextAccessor
* 在视图(view)中应以 ViewContext 类引出
获取当前页面网址:
using Microsoft.AspNetCore.Http.Extensions;
string url = Request.GetDisplayUrl();
获取当前访问的域名和端口:
获取来源:
Request.GetTypedHeaders().Referer
判断 Scheme 是否为 https:
Request.IsHttps
获取客户端IP和端口、服务器IP和端口:
获取浏览器用户代理(UserAgent):
httpContextAccessor.HttpContext.Request.Headers[HeaderNames.UserAgent];
获取当前请求的唯一标识:
httpContextAccessor.HttpContext.TraceIdentifier
返回结果:80000564-0002-f700-b63f-84710c7967bb
用途:可作为生成随机数的种子。
获取客户端IP地址:
httpContextAccessor.HttpContext.Connection.RemoteIpAddress
获取当前项目根目录磁盘路径:
AppContext.BaseDirectory // 以“\”结尾
注意:此路径到项目根目录,而非网站根目录,网站根目录请自行追加,默认为 wwwroot\
编码/解码:(参数和返回值均为 string?)
using System.Net;
WebUtility.HtmlEncode(myString)
WebUtility.HtmlDecode(myString)
WebUtility.UrlEncode(myString)
WebUtility.UrlDecode(myString)
更多:https://xoyozo.net/Blog/Index/Core
当 MySQL 中使用 tinyint(1) 作为布尔值类型时,ASP.NET Core DBFirst 创建模型时会将其定义为 sbyte,运行时会抛出异常:
InvalidCastException: Unable to cast object of type 'System.Boolean' to type 'System.SByte'.
我们可以在数据库连接字符串中加入 TreatTinyAsBoolean=false 来实现不抛出异常,但程序中赋值和判断该字段时还是会比较麻烦。
因此我更倾向于将数据库中该字段类型改为 bit(1)。
2019.11.28 注:这回遇到 tinyint(1) 映射到了 C# 的 bool,而 bit(1) 却映射到了 ulong。具体什么原因未作排查,反正哪个最终为 bool 就选哪个吧。
变量名 | 字段名 | 官方描述 |
return_code | 返回状态码 | SUCCESS/FAIL 此字段是通信标识,非交易标识,交易是否成功需要查看 trade_state 来判断 在“统一下单”和“支付结果通知”中,该描述变成了:交易是否成功需要查看 result_code 来判断 |
result_code | 业务结果 | SUCCESS/FAIL |
trade_state | 交易状态 | SUCCESS — 支付成功 REFUND — 转入退款 NOTPAY — 未支付 CLOSED — 已关闭 REVOKED — 已撤销(付款码支付) USERPAYING — 用户支付中(付款码支付) PAYERROR — 支付失败(其他原因,如银行返回失败) |
总的来说,
return_code 是用来判断通信状态的,个人理解在“结果通知”时必为 SUCCESS;
result_code 是用来判断业务结果的,指一次调用接口或回调的动作是否如愿执行成功。如“关闭订单”时关闭成功为 SUCCESS,因参数配置错误、找不到订单号、订单状态不允许关闭等其它关闭失败的情况为 FAIL;
trade_state 是用来判断交易状态的,“交易”是指微信支付订单。
另,在“统一下单”和“支付结果通知”中,return_code 的描述变成了:交易是否成功需要查看 result_code 来判断。不知道是官方笔误,还是真的可以用来判断交易是否成功,因为在调用“统一下单”时是未支付状态,根本没有支付成功的可能。
保险起见,我们在异步收到“结果通知”时,不要相信文档去判断 result_code,应调用“查询订单”,并判断 trade_state。
今天发现,阿里云 CDN 的 Refer 防盗链并没有真正防止白名单外的域名调用 OSS 的图片。经过一番研究发现,这跟 https 有关。
我在阿里云开通了 OSS 来存在图片,并使用 CDN 访问,在 CDN 中开启了 https,但并不强制。并且使用“白名单”的方式来设置 Refer 防盗链。关键是开启了“允许空 Referer”。
我在 http://b.com/ 上测试调用 http 和 https 的图片都是打不开的(防盗链有效),但是在 https://b.com/ 上却能显示 http 的图片(防盗链失效):
究其原因,是 https 页面在调用 http 图片时请求头不包含 Referer 字段,导致 CDN 判断 Referer 为空,这时候如果开启了为空也允许访问的话,就会出现防盗链失效的情况了。
总结:如果 CDN 开启了 https 访问,那么不要允许空 Referer。这里白名单内的网站必须使用与 CDN 一致的 protocol(http 或 https)。建议的写法是:
<img src="//cdn.xxx.com/abc.jpg" />
前提:
若需获取用户 unionid,则小程序必须已绑定到微信开放平台。
小程序调用 wx.login(),将 code 发送到开发者服务器
开发者服务器请求微信接口 code2Session,获得 session_key、openid,有机会获得 unionid(参 UnionID 机制说明)。因此无需任何用户授权即可获取 openid
访问须要已获取用户信息的页面时,可通过小程序端使用 button + getUserInfo 的方式请求用户授权
访问须要已获取手机号码的页面时,可通过小程序端使用 button + getPhoneNumber 的方式请求用户授权
code2session、getUserInfo、getPhoneNumber 等接口返回数据存入数据库 dt_weapp_user
服务端的任何接口均返回口令状态包(含自定义会话口令等信息),小程序端应保存于 storage
请求 getUserInfo 后应判断 detail.errMsg 是否为 getUserInfo:ok,请求 getPhoneNumber 后应判断 detail.errMsg 是否为 getPhoneNumber:ok
授权窗口的弹出情况参此文
口令状态包是用来传递到客户端用来标识用户唯一凭证的,包含字段:会话口令(自定义用户凭证)、会话口令有效时间(秒)、是否已获取 unionid 或昵称(视业务需求)、是否已获取手机号码、uid(可选),以及其他用来标识业务身份字段。服务端可根据会话口令从数据库中获取该用户的所有已知信息。
一般情况下,当已获取手机号码时,uid 必有值,否则,uid 必为空。因此 uid 不是必须传递到客户端的。
通过 code2Session 获得的 session_key、以及 openid、unionid、手机号码等机密信息不允许包含在口令状态包中并缓存在客户端,客户端需要用到手机号码时单独调用接口获取。
若业务不要求以手机号码作为用户唯一标识,那么口令状态包中不需要包含是否已获取手机号码,仅 uid 即可。在客户端访问须要业务用户登录的页面时,也仅判断 uid 有值即可。
流程图:
为更好地适应 2017.7.19 发布的《小程序内用户帐号登录规范调整和优化建议》,开发者服务器提供的所有业务逻辑接口的返回值中都应包含口令状态包,约定有以下相关的返回值和处理动作(返回值按个人喜好来定):
口令状态 | 接口返回 | ASP.NET Web API 语句 | 处理动作 |
access_token 空或失效 | 401 状态码 | return Unauthorized(); | login() + code2Session,获取 openid,生成 access_token |
access_token 有效,但未获取 uniond 或用户信息 | 401 状态码,http 头 WWW-Authenticate 中标注 getUserInfo | return Unauthorized(new AuthenticationHeaderValue("getUserInfo")); | getUserInfo() |
access_token 有效,但未获取手机号码(即未找到业务用户) | 401 状态码,http 头 WWW-Authenticate 中标注 getPhoneNumber | return Unauthorized(new AuthenticationHeaderValue("getPhoneNumber")); | getPhoneNumber() |
WWW-Authenticate 有大小写的问题,千万别入坑,参:https://xoyozo.net/Blog/Details/header-www-authenticate
返回内容是根据业务逻辑在服务端决定的,客户端在处理每个接口返回值时对返回内容作相应的处理即可。
功能 | 适用场景 | |
wx.switchTab | 跳转到 tabBar 页面,并关闭其他所有非 tabBar 页面。 | 在应用内的某个页面上处理事务完毕,需要跳转到 tabbar 页面时使用 |
wx.reLaunch | 关闭所有页面,打开到应用内的某个页面。 | 当在任何页面判断登录失效时跳转到授权登录页(当所有页面都需要登录后才能访问的情况) |
wx.redirectTo | 关闭当前页面,跳转到应用内的某个页面。但是不允许跳转到 tabbar 页面。 | 跳转到非 tabbar 页面,无返回按钮,目标页面必须具有跳转到小程序其它页面的功能 |
wx.navigateTo | 保留当前页面,跳转到应用内的某个页面。但是不能跳到 tabbar 页面。 | 跳转到非 tabbar 页面,有返回按钮 |
wx.navigateBack | 关闭当前页面,返回上一页面或多级页面。可通过 getCurrentPages 获取当前的页面栈,决定需要返回几层。 | 返回 |
【推荐】临时口令和会话口令合二为一的流程(适合随时授权)
前提:
小程序已绑定到微信开放平台。
分两种场景:
场景一:仅需要获取 unionid,且不需要获取头像昵称等用户信息,且已经有很大部分用户仅通过 code2Session 就能获取到 unionid(如:已关注了绑定同一微信开放平台的其它公众号,参 UnionID 机制说明);
场景二:仅需要获取 unionid,或需要获取 unionid 及头像昵称等用户信息,或很大部分用户不能通过 code2Session 获取到 unionid。
场景一步骤:
小程序调用 wx.login(),将 code 发送到开发者服务器
开发者服务器请求微信接口 code2Session,获得 session_key、openid,有机会获得 unionid
若没有返回 unionid,尝试用 openid 从数据库中获取 unionid
如果数据库中没有找到对应的 unionid,告知小程序端使用 button + getUserInfo 的方式请求用户授权
授权允许(判断 detail.errMsg 是否为 getUserInfo:ok)则将加密数据传回开发者服务器进行解密,得到 unionid、头像、昵称等信息,保存到数据库
若授权拒绝,则无动作,用户再次点击 button 会重新弹起授权框
* 该流程仅部分用户的首次使用才要求授权。其它注意事项和流程细节见下方流程图。
场景二步骤:
小程序调用 wx.login(),将 code 发送到开发者服务器
开发者服务器请求微信接口 code2Session,获得 session_key、openid
尝试用 openid 从数据库中获取 unionid 和/或 用户信息
如果数据库中没有找到对应的 unionid 和/或 用户信息,告知小程序端使用 button + getUserInfo 的方式请求用户授权
授权允许(判断 detail.errMsg 是否为 getUserInfo:ok)则将加密数据传回开发者服务器进行解密,得到 unionid、头像、昵称等信息,保存到数据库
若授权拒绝,则无动作,用户再次点击 button 会重新弹起授权框
* 该流程仅每个用户的首次使用才要求授权。其它注意事项和流程细节见下方流程图。
上述两种场景的设计流程,只要数据库中已保存用户的 unionid(和/或 用户信息),都不再需要用户再次授权(即使在“设置”中关闭了“用户信息”授权,点击小程序右上角三点按钮,选择关于小程序,点击右上角的三点,选择设置)。
场景一流程图:
场景二流程图:
流程图中的“临时口令”仅用于关联“通过 code2Session 获得的 session_key”,并在用户授权后带回换取 session_key。原因是 session_key 是机密数据,不允许被传到小程序端。临时口令用完即删(设置表 dt__weapp_code2session 中相应记录的该字段为空)。
【推荐】临时口令和会话口令合二为一的流程(适合随时授权)
一般地,我们会设置网站中的图片文件仅允许本网站页面调用,或者开放地址栏直接打开,但不允许其它网站调用。
这就需要在 Web 服务器上判断图片的来源(Referer)。
但是,当网站页面是 https,而图片地址是 http 时,考虑到安全性,浏览器将不带 Referer,这时如果图片允许在地址栏直接打开(即 Referer 为空),就起不到防盗链的作用了。
所以图片服务器在处理防盗链时,尽量不要允许 Referer 为空时调用。这时如果要单独允许另一个网站来调用图片,应该使用一致的 protocol。
当使用在线编辑器编辑一篇文章(或从 Word 复制)后,会得到包含 HTML 标签的字符串内容,可以直接将它输出到页面上而不需要进行 HTML 编码。
但是,当我们需要改变图片大小时,我们发现有些图片的尺寸是直接使用 style 属性固定的,除了用 JS 进行后期处理,我们可以在服务端对 <img /> 进行修正。
这个场景会在小程序开发的时候遇到。
网上一般使用正则表达式直接将 <img
替换成 <img style="max-width: 100%; height: auto;"
,缺点是如果该 <img /> 本身就带有 style 属性,那么会出现一个标签两个 style,很多情况导致这两个样式同时失效,所以我们应针对有 style 和无 style 分别处理。
// 把 <img src="a.jpg" style="display: block;" /> 替换成 <img src="a.jpg" style="display: block;;max-width:100%;height:auto;" />
Content = Content.replace(/(\<img\s+[^>]*style\s*\=\s*['"][^'"]*)(['"])/gi, '$1;max-width:100%;height:auto;$2');
// 把 <img src="b.jpg" /> 替换成 <img src="b.jpg" style="max-width:100%;height:auto;" />
Content = Content.replace(/(\<img\s+((?!style).)+?)(\/?>)/gi, '$1 style="max-width:100%;height:auto;" $3');
复制以上代码时,半角空格可能会变成全角空格,请注意修正。
当有 style 时,我们将 max-width: 100%; height: auto;
追加在原样式之后,以重写原样式。这里没有直接判断原样式是否以 ;
结尾,而是直接追加 ;
,这并不会影响实现展示效果。
在判断没有 style 用到正则表达式的“断言”,参:https://blog.csdn.net/xuyangxinlei/article/details/81359366
使用以下代码对字符串 s 进行判断:
var s = null;
if (s) {
console.log('true');
} else {
console.log('false');
}
测试当 s 为不同值时的结果如下:
s 的值 | if(s) 的结果 |
s = null; | false |
s = undefined; | false |
s = ''; | false |
s = ""; | false |
s = 0; | false |
s = 1; | true |
s = 2; | true |
s = -1; | true |
s = '0'; | true |
s= ' '; | true |
结论:
当 s 未定义或未赋值时,结果为 false;
当 s 为字符串类型时,长度为 0 即 false,长度大于 0 即 true;
当 s 为数字类型时,等于 0 为 false,不等于 0 为 true。
如果判断 s 的长度:
var s = null;
if (s.length > 0) {
console.log('true');
} else {
console.log('false');
}
那么会有以下结果:
s 的值 | if(s.length > 0) 的结果 |
s = null; | Uncaught TypeError |
s = undefined; | Uncaught TypeError |
s = ''; | false |
s = ""; | false |
s = 0; | false |
s = 1; | false |
s = 2; | false |
s = -1; | false |
s = '0'; | true |
s= ' '; | true |
结论:
当 s 未定义或未赋值时,异常;
当 s 为字符串类型时,长度为 0 即 false,长度大于 0 即 true;
当 s 为数字类型时,永远为 false。
这样的话,if(s.length > 0) 等同于 if(s.length)。
综上所述,判断一个字符串是否“有值且长度大于 0 ”,可以这样写:
var s = null;
if (s && s.length) {
console.log('true');
} else {
console.log('false');
}
相反,是否“无值或长度为 0”,可以这样写:
var s = null;
if (!s || !s.length) {
console.log('true');
} else {
console.log('false');
}
当然,如果要将不为 0 的数字类型也视为“有值”,只要 if(s) 或 if(!s) 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