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 | 主动推送方式 | 主动拉取方式 |
接口规范 | 由数据终端提供接口,数据源端调用接口推送数据 | 由数据源端提供接口,数据终端调用接口拉取数据 |
定时器 | 由推送方(数据源端)实现 | 由拉取方(数据终端)实现 |
缓存 | 在不影响正常运行的情况下,数据源端可不做缓存,实时获取并推送数据,消耗资源过大时做缓存 | 数据源端需要做缓存,以避免终端频繁拉取。若因参数值过多而致缓存过大时,应按调用方标识限制接口调用频次 |
截断标志 | 数据源端记录最后一次推送的数据ID,并在下一次推送时判断此标识往后推送数据 | 数据终端记录最后一次拉取的数据ID,并在下次一拉取时传递给数据源端 |
日志与故障排查 | 双方都需要保留日志 | 双方都需要保留日志 |
在有一个数据源端和多个数据终端的系统中 | 优点:无 缺点:数据源端需要依据不同的数据终端提供的接口规范推送数据,若这些数据终端要求的推送间隔时间不致,则会使用定时器和缓存实现更为复杂 | 优点:所有终端使用统一的接口规范,数据拉取间隔时间由终端自由决定 缺点:无 |
在有多个数据源端和一个数据终端的系统中 | 优点:所有数据源端使用统一的接口规范,数据推送间隔时间由数据源端自由决定 缺点:无 | 优点:无 缺点:数据终端需要依据不同的数据源端提供的接口规范拉取数据 |
前言:本文源于前几天看到的一条微博:
对于这种言论我并不赞同。我大学学的是化学,没有学习过计算机专业的课程,但我认为至少这个问题并不需要多么高端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只要中学数学没有全还给老师,就应该能给出至少一种解法。比如说,我就随便涂了一个多边形和一个点,现在我要找出一种通用的方法来判断这个点是不是在多边形内部(别告诉我用肉眼观察……)。
首先想到的一个解法是从这个点做一条射线,计算它跟多边形边界的交点个数,如果交点个数为奇数,那么点在多边形内部,否则点在多边形外。
这个结论很简单,那它是怎么来的?其实,对于平面内任意闭合曲线,我们都可以直观地认为,曲线把平面分割成了内、外两部分,其中“内”就是我们所谓的多边形区域。
基于这一认识,对于平面内任意一条直线,我们可以得出下面这些结论:
直线穿越多边形边界时,有且只有两种情况:进入多边形或穿出多边形。
在不考虑非欧空间的情况下,直线不可能从内部再次进入多边形,或从外部再次穿出多边形,即连续两次穿越边界的情况必然成对。
直线可以无限延伸,而闭合曲线包围的区域是有限的,因此最后一次穿越多边形边界,一定是穿出多边形,到达外部。
现在回到我们最初的题目。假如我们从一个给定的点做射线,还可以得出下面两条结论:
如果点在多边形内部,射线第一次穿越边界一定是穿出多边形。
如果点在多边形外部,射线第一次穿越边界一定是进入多边形。
把上面这些结论综合起来,我们可以归纳出:
当射线穿越多边形边界的次数为偶数时,所有第偶数次(包括最后一次)穿越都是穿出,因此所有第奇数次(包括第一次)穿越为穿入,由此可推断点在多边形外部。
当射线穿越多边形边界的次数为奇数时,所有第奇数次(包括第一次和最后一次)穿越都是穿出,由此可推断点在多边形内部。
到这里,我们已经了解这个解法的思路了,下面接着看算法实现的一些具体问题和边界条件的处理。
点在多边形的边上
上面我们讲到,这个解法的主要思路就是计算射线穿越多边形边界的次数,那么对于点在多边形的边上这种特殊情况,射线出发的这一次,是否应该算作穿越呢?
看了上面的图就会发现,不管算不算穿越,都会陷入两难的境地——同样落在多边形边上的点,可能会得到相反的结果。这显然是不正确的,因此对这种特殊情况需要特殊处理。
点和多边形的顶点重合
这其实是第一种情况的一个特例。
射线经过多边形顶点
射线刚好经过多边形顶点的时候,应该算一次还是两次穿越?这种情况比前两种复杂,也是实现中的难点。
射线刚好经过多边形的一条边
这是上一种情况的特例,也就是说,射线连续经过了多边形的两个相邻顶点。
解决方案:
判断点是否在线上的方法有很多,比较简单直接的就是计算点与两个多边形顶点的连线斜率是否相等,中学数学都学过。
点和多边形顶点重合的情况更简单,直接比较点的坐标就行了。
顶点穿越看似棘手,其实我们换一个角度,思路会大不相同。先来回答一个问题,射线穿越一条线段需要什么前提条件?没错,就是线段两个端点分别在射线两侧。只要想通这一点,顶点穿越就迎刃而解了。这样一来,我们只需要规定被射线穿越的点都算作其中一侧。
如上图,假如我们规定射线经过的点都属于射线以上的一侧,显然点 D 和发生顶点穿越的点 C 都位于射线 Y 的同一侧,所以射线 Y 其实并没有穿越 CD 这条边。而点 C 和点 B 则分别位于射线 Y 的两侧,所以射线 Y 和 BC 发生了穿越,由此我们可以断定点 Y 在多边形内。同理,射线 X 分别与 AD 和 CD 都发生了穿越,因此点 X 在多边形外,而射线 Z 没有和多边形发生穿越,点 Z 位于多边形外。
解决了第三点,这一点就毫无难度了。根据上面的假设,射线连续经过的两个顶点显然都位于射线以上的一侧,因此这种情况看作没有发生穿越就可以了。由于第三点的解决方案实际上已经覆盖到这种特例,因此不需要再做特别的处理。
这种简单直观的算法通常叫做射线法或奇偶法,下面给出 JavaScript 的算法实现。
/**
* @description 射线法判断点是否在多边形内部
* @param {Object} p 待判断的点,格式:{ x: X 坐标, y: Y 坐标 }
* @param {Array} poly 多边形顶点,数组成员的格式同 p
* @return {String} 点 p 和多边形 poly 的几何关系
*/function rayCasting(p, poly) {
var px = p.x,
py = p.y,
flag = false
for(var i = 0, l = poly.length, j = l - 1; i < l; j = i, i++) {
var sx = poly[i].x,
sy = poly[i].y,
tx = poly[j].x,
ty = poly[j].y
// 点与多边形顶点重合
if((sx === px && sy === py) || (tx === px && ty === py)) {
return 'on'
}
// 判断线段两端点是否在射线两侧
if((sy < py && ty >= py) || (sy >= py && ty < py)) {
// 线段上与射线 Y 坐标相同的点的 X 坐标
var x = sx + (py - sy) * (tx - sx) / (ty - sy)
// 点在多边形的边上
if(x === px) {
return 'on'
}
// 射线穿过多边形的边界
if(x > px) {
flag = !flag
}
}
}
// 射线穿过多边形边界的次数为奇数时点在多边形内
return flag ? 'in' : 'out'}
除了射线法还有很多其他的方法,下面再介绍一种回转数法。
平面中的闭合曲线关于一个点的回转数(又叫卷绕数),代表了曲线绕过该点的总次数。下面这张图动态演示了回转数的概念:图中红色曲线关于点(人所在位置)的回转数为 2。
回转数是拓扑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具有很重要的性质和用途。本文并不打算在这一点上展开论述,这需要具备相当的数学知识,否则会非常乏味和难以理解。我们暂时只需要记住回转数的一个特性就行了:当回转数为 0 时,点在闭合曲线外部(回转数大于 0 时所代表的含义,大家可以自己想一想,还是很有趣的)。
对于给定的点和多边形,回转数应该怎么计算呢?
用线段分别连接点和多边形的全部顶点。
计算所有点与相邻顶点连线的夹角。
计算所有夹角和。注意每个夹角都是有方向的,所以有可能是负值。
最后根据角度累加值计算回转数。看过前面的介绍,很容易理解 360°(2π)相当于一次回转。
思路介绍完了,下面两点是实现中需要留意的问题。
JavaScript 的数只有 64 位双精度浮点这一种。对于三角函数产生的无理数,浮点数计算不可避免会造成一些误差,因此在最后计算回转数时需要做取整操作。
通常情况下,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一个角的取值范围是 -π 到 π 这个区间,这也是 JavaScript 三角函数
Math.atan2()
返回值的范围。但 JavaScript 并不能直接计算任意两条线的夹角,我们只能先计算两条线与 X 正轴夹角,再取两者差值。这个差值的结果就有可能超出 -π 到 π 这个区间,因此我们还需要处理差值超出取值区间的情况。
这里也给出回转数法的 JavaScript 实现。
/**
* @description 回转数法判断点是否在多边形内部
* @param {Object} p 待判断的点,格式:{ x: X 坐标, y: Y 坐标 }
* @param {Array} poly 多边形顶点,数组成员的格式同 p
* @return {String} 点 p 和多边形 poly 的几何关系
*/function windingNumber(p, poly) {
var px = p.x,
py = p.y,
sum = 0
for(var i = 0, l = poly.length, j = l - 1; i < l; j = i, i++) {
var sx = poly[i].x,
sy = poly[i].y,
tx = poly[j].x,
ty = poly[j].y
// 点与多边形顶点重合或在多边形的边上
if((sx - px) * (px - tx) >= 0 && (sy - py) * (py - ty) >= 0 && (px - sx) * (ty - sy) === (py - sy) * (tx - sx)) {
return 'on'
}
// 点与相邻顶点连线的夹角
var angle = Math.atan2(sy - py, sx - px) - Math.atan2(ty - py, tx - px)
// 确保夹角不超出取值范围(-π 到 π)
if(angle >= Math.PI) {
angle = angle - Math.PI * 2
} else if(angle <= -Math.PI) {
angle = angle + Math.PI * 2
}
sum += angle
}
// 计算回转数并判断点和多边形的几何关系
return Math.round(sum / Math.PI) === 0 ? 'out' : 'in'}
也有人问到像下面这种复杂多边形有没有办法?答案是肯定的。至于为什么,就留给大家思考吧。
【阿里云】尊敬的@aliyun.com:为了保障服务器的稳定运行,您的IP: 实例名称: 已启动限流保护措施。阈值与产品规格相关,您可以登录云盾控制台调整清洗阈值,若超出调整范围请提交售后工单反馈或电话95187-1进行咨询。
【阿里云】尊敬的@aliyun.com:您的IP: 受到攻击流量已超过云盾DDoS基础防护的带宽峰值,服务器的所有访问已被屏蔽,如果300分钟后攻击停止将自动解除否则会延期解除。详情请登录【云盾控制台】-【DDoS基础防护】查看或致电95187-1进行咨询。
恭喜,你的 ECS 服务器受到 DDoS 攻击了。这个时候,工单客服和电话客服都会极力推销高防 IP 这个产品(DDoS高防(新BGP)),为了抵挡一年才会遇到几分钟的攻击,咱们还是选择更为经济的方式来解决攻击这个问题吧。
ECS 等产品都会自带流量清洗这个功能,在阈值范围内的攻击流量会免费处理掉,超过阈值就把 ECS 拉入黑洞,以防止同机房的其它服务受到影响。一般攻击才持续 5~20 分钟,关小黑屋就等 5 个小时,谁比较善良。
既然受攻击的是 ECS 公网 IP,那么我们可以借用负载均衡(SLB)使用 ECS 的私网 IP 来请求业务。
初期可以创建一个按量付费的 SLB,熟悉费用后可再次调整。选择“私网”(文末解释为什么不选择“公网”)
服务地址绑定到 ECS,按业务需求添加监听端口:
此时,SLB 已经和 ECS 打通了,但是这个私网 SLB 并没有公网 IP,所以继续购买一个叫弹性公网 IP (EIP)的产品,用于打通公网与私网。同样初期选择按量付费。
将 SLB 与 EIP 绑定(各自的管理界面都有相关操作入口)。
最后,将域名解析到 EIP 即可,顺便将 TTL 改为最小值。
解析生效后,外部的请求通过 EIP 到 SLB 再到 ECS 的私网 IP 访问成功,但 ECS 主动的出流量仍然通过其公网 IP 流出,在黑洞期间相关的操作仍然会失败(如上传文件到外部图床),这个等后续遇到再补充解决方案。
一旦 DDoS 改为攻击 EIP,那么只要重新创建一个新的 EIP,将 SLB 绑定到该新的 EIP,并解析域名即可。
既然本例的 SLB 是私网到私网的,是不是可以省去 SLB,由 EIP 直接到 ECS?
经实践证明,EIP 绑定 ECS 会提示 ECS 已存在公网 IP,无法绑定。而且,带宽计费方式为按固定带宽的包年包月实例,不支持将公网 IP 转换为弹性公网 IP。
SLB 为什么不选择“公网”?
本方案仅为临时防止 DDoS 攻击,所以一旦再次受到攻击需要立即做出反应,而 SLB 的配置相对于 EIP 会更为复杂,所以我们选择新建 EIP 的方式来代替新建公网 SLB。费用方面,私网 SLB 没有流量费用,EIP 的流量费用与公网 SLB 相同,所以两种方案的费用是相差不大的。
最后,推荐使用阿里云 SDK 通过 API 接口来实现一键部署/更换 EIP 功能。
进阶功能:使用接口 DescribeEipAddresses 判断 EIP 的 LockReason 状态是否为 security,若是则自动切换 EIP,实现无人值守全自动防 DDoS。
ASP.NET MVC 使用 Authorize 过滤器验证用户登录。Authorize 过滤器首先运行在任何其它过滤器或动作方法之前,主要用来做登录验证或者权限验证。
示例:使用 Authorize 过滤器实现简单的用户登录验证。
1、创建登录控制器 LoginController
/// <summary>
/// 登录控制器
/// </summary>
[AllowAnonymous]
public class LoginController : Controller
{
/// <summary>
/// 登录页面
/// </summary>
public ActionResult Index()
{
return View();
}
/// <summary>
/// 登录
/// </summary>
[HttpPost]
public ActionResult Login(string loginName, string loginPwd)
{
if (loginName == "admin" && loginPwd == "123456")
{
// 登录成功
Session["LoginName"] = loginName;
return RedirectToAction("Index", "Home");
}
else
{
// 登录失败
return RedirectToAction("Index", "Login");
}
}
/// <summary>
/// 注销
/// </summary>
public ActionResult Logout()
{
Session.Abandon();
return RedirectToAction("Index", "Login");
}
}
注意:在登录控制器 LoginController 上添加 AllowAnonymous 特性,该特性用于标记在授权期间要跳过 AuthorizeAttribute 的控制器和操作。
2、创建登录页面
@{
ViewBag.Title = "登录页面";
Layout = null;
}
<h2>登录页面</h2>
<form action='@Url.Action("Login","Login")' id="form1" method="post">
用户:<input type="text" name="loginName" /><br />
密码:<input type="password" name="loginPwd" /><br />
<input type="submit" value="登录">
</form>
效果图:
3、创建主页控制器 LoginController
public class HomeController : Controller
{
public ActionResult Index()
{
// 获取当前登录用户
string loginName = Session["LoginName"].ToString();
ViewBag.Message = "当前登录用户:" + loginName;
return View();
}
}
4、创建主页页面
@{
ViewBag.Title = "Index";
Layout = null;
}
<h2>Index</h2>
<h3>@ViewBag.Message</h3>
<a href="@Url.Action("Logout","Login")">注销</a>
效果图:
5、创建授权过滤器 LoginAuthorizeAttribute 类
创建 Filter 目录,在该目录下创建授权过滤器 LoginAuthorizeAttribute 类,继承 AuthorizeAttribute。
using System.Web.Mvc;
namespace MvcApp.Filter
{
/// <summary>
/// 授权过滤器
/// </summary>
public class LoginAuthorizeAttribute : AuthorizeAttribute
{
public override void OnAuthorization(AuthorizationContext filterContext)
{
// 判断是否跳过授权过滤器
if (filterContext.ActionDescriptor.IsDefined(typeof(AllowAnonymousAttribute), true)
|| filterContext.ActionDescriptor.ControllerDescriptor.IsDefined(typeof(AllowAnonymousAttribute), true))
{
return;
}
// 判断登录情况
if (filterContext.HttpContext.Session["LoginName"] == null || filterContext.HttpContext.Session["LoginName"].ToString()=="")
{
//HttpContext.Current.Response.Write("认证不通过");
//HttpContext.Current.Response.End();
filterContext.Result = new RedirectResult("/Login/Index");
}
}
}
}
通常 Authorize 过滤器也是在全局过滤器上面的,在 App_Start 目录下的 FilterConfig 类的 RegisterGlobalFilters 方法中添加:
using System.Web;
using System.Web.Mvc;
using MvcApp.Filter;
namespace MvcApp
{
public class FilterConfig
{
public static void RegisterGlobalFilters(GlobalFilterCollection filters)
{
filters.Add(new HandleErrorAttribute());
// 添加全局授权过滤器
filters.Add(new LoginAuthorizeAttribute());
}
}
}
Global.asax 下的代码:
using System;
using System.Collections.Generic;
using System.Linq;
using System.Web;
using System.Web.Mvc;
using System.Web.Optimization;
using System.Web.Routing;
namespace MvcApp
{
public class MvcApplication : System.Web.HttpApplication
{
protected void Application_Start()
{
AreaRegistration.RegisterAllAreas();
FilterConfig.RegisterGlobalFilters(GlobalFilters.Filters);
RouteConfig.RegisterRoutes(RouteTable.Routes);
BundleConfig.RegisterBundles(BundleTable.Bundles);
}
}
}
xoyozo:暂时没有按区域(Area)来统一配置的方法,建议加在 Controller 上。https://stackoverflow.com/questions/2319157/how-can-we-set-authorization-for-a-whole-area-in-asp-net-mvc
对于不同场景下 WebP 的使用,我们总结了一些解决方案,如下:
1、若使用场景是浏览器,可以:
JavaScript 能力检测,对支持 WebP 的用户输出 WebP 图片(https://developers.google.com/speed/webp/faq#how_can_i_detect_browser_support_for_webp)
使用 WebP 支持插件:WebPJS:http://webpjs.appspot.com,下载 webpjs-0.0.2.min.js
2、若使用场景是 App,可以:
Android 4.0 以下 WebP 解析库(https://github.com/alexey-pelykh/webp-android-backport)
iOS WebP 解析库(https://github.com/carsonmcdonald/WebP-iOS-example)
3、转换工具:
iSparta(http://isparta.github.io/)
阿里云 OSS 格式转换:https://help.aliyun.com/document_detail/44703.html
腾讯云数据万象格式转换:https://cloud.tencent.com/document/product/460/36543
七牛:https://developer.qiniu.com/dora/api/1279/basic-processing-images-imageview2
情况:
马甲 App 添加链接 a(域名 A),该页面跳转至页面 b(域名 B),信任域名添加 B。
现象:
无法获取 token,即授权不成功。
原因:
马甲 App 是判断首次打开的域名(即本例中的域名 A)是否在信任域名中。
解决:
将上述两个域名都填到信任域名中,或直接添加链接 b,不使用链接 a 作跳转。
另外提醒:
信任域名是真实的 token,合作域名是临时的 token,区别是权限高低;
配置完域名白名单后,应该重启 App 再测试,因为客户端有缓存。
Discuz! 的“词语过滤”支持替换功能,并且借用替换的思想实现禁止发布。
添加关键词举例:
a=b | a 将被替换成 b |
a={BANNED} | 包含 a 的内容将被禁止发布 |
a={MOD} | 包含 a 的内容将进入人工审核通道 |
a | a 将被替换成 ** |
另外注意几个要点:
替换前的内容可以使用限定符 {x} 以限定相邻两字符间可忽略的文字,x 是忽略的字节数。如 "a{1}s{2}s"(不含引号) 可以过滤 "ass" 也可过滤 "axsxs" 和 "axsxxs" 等等。对于中文字符,若使用 GBK、Big-5 版本,每个中文字符相当于 2 个字节;若使用 UTF-8 版本,每个中文字符相当于 3 个字节。
不良词语如果以"/"(不含引号)开头和结尾则表示格式为正则表达式,这时替换内容可用"(n)"引用正则中的子模式,如"/1\d{10}([^\d]+|$)/"替换为"手机(1)"。
不支持通配符。
系统在发帖时判断并替换过滤词语,数据库中保存的是替换后的内容。因此新添加的词语并不会对旧帖产生影响。
该功能对应数据库表:pre_common_word
与 2.X 不同的是,待审核的主题和回复是分开两张表存放的:
pre_forum_thread_moderate
pre_forum_post_moderate
字段 status 值含义:
0:未审核
1:已忽略
不在该表中的为已通过。
* 若无特殊注明,本文中的“手机”包含平板电脑
判断网页是否在移动设备中打开
Web Form:
public static bool IsMobileDevice
{
get
{
return (HttpContext.Current.Request.Browser?.IsMobileDevice ?? false)
|| (HttpContext.Current.Request.UserAgent?.Contains("Mobile") ?? false);
}
}
ASP.NET Core:
好像还没有找到,可能是因为随着响应式布局的流行以及电脑和手机之间的界线越来越不明朗,取消了这个判断?
判断网页是否在微信浏览器中打开(宽松)
Web Form:
public bool IsInWechat
{
get
{
return HttpContext.Current.Request.UserAgent?.Contains("MicroMessenger") ?? false;
}
}
ASP.NET Core:
需注入 IHttpContextAccessor
public bool IsInWechat
{
get
{
string ua = httpContextAccessor.HttpContext.Request.Headers[HeaderNames.UserAgent];
return ua?.Contains("MicroMessenger") ?? false;
}
}
判断网页是否在微信浏览器中打开(严谨)
使用 JS-SDK 网页授权来判断
Nuget 安装:X.PagedList.Mvc.Core
控制器:
using X.PagedList;
public IActionResult Index(int page = 1)
{
……
return View(q.ToPagedList(page, size));
}
视图:
@using X.PagedList
@using X.PagedList.Mvc.Core
@model IPagedList<xxx>
@Html.PagedListPager(Model, page => Url.Action("Index", new { page }))
自定义(options 默认值):
@Html.PagedListPager(
Model,
page => Url.Action("Index", new { page }),
new X.PagedList.Mvc.Common.PagedListRenderOptionsBase
{
HtmlEncoder = HtmlEncoder.get_Default(),
DisplayLinkToFirstPage = PagedListDisplayMode.IfNeeded,
DisplayLinkToLastPage = PagedListDisplayMode.IfNeeded,
DisplayLinkToPreviousPage = PagedListDisplayMode.IfNeeded,
DisplayLinkToNextPage = PagedListDisplayMode.IfNeeded,
DisplayLinkToIndividualPages = true,
DisplayPageCountAndCurrentLocation = false, // 显示总页数和当前页码
MaximumPageNumbersToDisplay = 10, // 最多显示页码数
DisplayEllipsesWhenNotShowingAllPageNumbers = true,
EllipsesFormat = "…",
LinkToFirstPageFormat = "<<",
LinkToPreviousPageFormat = "<",
LinkToIndividualPageFormat = "{0}",
LinkToNextPageFormat = ">",
LinkToLastPageFormat = ">>",
PageCountAndCurrentLocationFormat = "Page {0} of {1}.",
ItemSliceAndTotalFormat = "Showing items {0} through {1} of {2}.",
FunctionToDisplayEachPageNumber = null,
ClassToApplyToFirstListItemInPager = null,
ClassToApplyToLastListItemInPager = null,
ContainerDivClasses = new string[1]
{
"pagination-container"
},
UlElementClasses = new string[1]
{
"pagination"
},
LiElementClasses = Enumerable.Empty<string>(),
PageClasses = Enumerable.Empty<string>(),
UlElementattributes = null,
ActiveLiElementClass = "active",
EllipsesElementClass = "PagedList-ellipses",
PreviousElementClass = "PagedList-skipToPrevious",
NextElementClass = "PagedList-skipToNext",
})
保留地址栏参数:
@{
string query = Context.Request.QueryString.Value;
}
@Html.PagedListPager(Model, page => Regex.IsMatch(query, @"[?&]page=\d+")
? Regex.Replace(query, @"([?&])page=\d+", $"$1page={page}")
: (query.StartsWith("?") ? $"{query}&page={page}" : $"{query}?page={page}"),
new X.PagedList.Web.Common.PagedListRenderOptionsBase
{
DisplayPageCountAndCurrentLocation = true,
MaximumPageNumbersToDisplay = 5,
})
这里从查询字符串中判断并替换 page 值,如果有更简单的方法敬请告知。比如 Webdiyer 的分页组件会自动携带所有参数。
更多使用方式参官方文档:https://github.com/dncuug/X.PagedList
附应用于 Unify Template(一款基于 Bootstrap 的 HTML 模板)中的配置:
<style>
.u-pagination-v1-1--active .u-pagination-v1-1 { color: #fff; border-color: #72c02c; }
.PagedList-pageCountAndLocation { float: right !important; }
</style>
@{
string query = Context.Request.QueryString.Value;
}
@Html.PagedListPager(Model, page => Regex.IsMatch(query, @"[?&]page=\d+")
? Regex.Replace(query, @"([?&])page=\d+", $"$1page={page}")
: (query.StartsWith("?") ? $"{query}&page={page}" : $"{query}?page={page}"),
new X.PagedList.Web.Common.PagedListRenderOptionsBase
{
DisplayPageCountAndCurrentLocation = true,
MaximumPageNumbersToDisplay = 5,
UlElementClasses = new string[] { "list-inline" },
LiElementClasses = new string[] { "list-inline-item" },
PageClasses = new string[] { "u-pagination-v1__item", "u-pagination-v1-1", "g-pa-7-14" },
ActiveLiElementClass = "u-pagination-v1-1--active",
EllipsesElementClass = "g-pa-7-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