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关于 PHP 获取 IP 地址的几种方法
PHP 获取客户端的 IP 地址有 4 种方式:
REMOTE_ADDR:浏览当前页面的用户计算机的 IP 地址
HTTP_X_FORWARDED_FOR:记录代理信息,会把每一层代理都记录
HTTP_CLIENT_IP:客户端的 IP
X-Real-IP:没有标准,由上一跳决定
REMOTE_ADDR 一般是不能伪造的,因为是通过服务器与客户端握手协议来获取的。而 HTTP_X_FORWARDED_FOR 和 HTTP_CLIENT_IP 是在 header 信息里面,所以客户端是可以进行很轻松的伪造。下面是对这三种方式详解:
https://www.test404.com/post-1448.html
https://www.cnblogs.com/mypath/articles/5239687.html
一、关于 REMOTE_ADDR
这个变量获取到的是“直接来源”的 IP 地址,所谓“直接来源”指的是直接请求该地址的客户端 IP 。这个 IP 在单服务器的情况下,很准确的是客户端 IP ,无法伪造。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程序都一定是单服务器,比如在采用负载均衡的情况(比如采用 haproxy 或者 nginx 进行负载均衡),这个 IP 就是转发机器的 IP ,因为过程是客户端 -> 负载均衡 -> 服务端。是由负载均衡直接访问的服务端而不是客户端。
二、关于 HTTP_X_FORWARDED_FOR 和 HTTP_CLIENT_IP
基于“一”,在负载均衡的情况下直接使用 REMOTE_ADDR 是无法获取客户端 IP 的,这就是一个问题,必须解决。于是就衍生出了负载均衡端将客户端 IP 加入到 HEAD 中发送给服务端,让服务端可以获取到客户端的真实 IP 。当然也就产生了各位所说的伪造,毕竟 HEAD 除了协议里固定的那几个数据,其他数据都是可自定义的。
三、为何网上找到获取客户端 IP 的代码都要依次获取 HTTP_CLIENT_IP 、 HTTP_X_FORWARDED_FOR 和 REMOTE_ADDR
基于“一”和“二”以及对程序通用性的考虑,所以才这样做。 假设你在程序里直接写死了 REMOTE_ADDR ,有一天你们的程序需要做负载均衡了,那么你有得改了。当然如果你想这么做也行,看个人爱好和应用场景。也可以封装一个只有 REMOTE_ADDR 的方法,等到需要的时候改这一个方法就行了。
X_FORWARDED_FOR 与 X-Real-IP 的区别:
X_FORWARDED_FOR:记录了所有链路里的代理 IP 值,比如下面所说的,经过了 3 次代理,分别是 1.1.1.1, 2.2.2.2, 3.3.3.3,其中 1.1.1.1 是客户端 IP,2.2.2.2 是代理服务器,接下来同理。
X-Real-IP:是只会记录前一次代理的 IP 地址。
一般来说,X-Forwarded-For
是用于记录代理信息的,每经过一级代理(匿名代理除外),代理服务器都会把这次请求的来源IP
追加在X-Forwarded-For
中
来自4.4.4.4
的一个请求,header 包含这样一行
代表请求由1.1.1.1
发出,经过三层代理,第一层是2.2.2.2
,第二层是3.3.3.3
,而本次请求的来源IP4.4.4.4
是第三层代理
而X-Real-IP
,没有相关标准,上面的例子,如果配置了X-Read-IP
,可能会有两种情况
所以 ,如果只有一层代理,这两个头的值就是一样的。
那一般在后端取值(比如 node.js 通过 nginx 代理)是用哪个值呢?我看 sf 上看一般推荐是用 X-Forwarded-For,直接用 X-Real-IP 岂不是更方便点?
X-Forwarded-For 确实是一般的做法
他在正向(如 squid)反向(如 nginx)代理中都是标准用法,而正向代理中是没有 x-real-ip 相关的标准的,也就是说,如果用户访问你的 nginx 反向代理之前,还经过了一层正向代理,你即使在 nginx 中配置了 x-real-ip,取到的也只是正向代理的 IP 而不是客户端真实 IP
大部分 nginx 反向代理配置文章中都没有推荐加上 x-real-ip ,而只有 x-forwarded-for,因此更通用的做法自然是取 x-forwarded-for
多级代理很少见,只有一级代理的情况下二者是等效的
如果有多级代理,x-forwarded-for 效果是大于 x-real-ip 的,可以记录完整的代理链路
1、将以下代码保存为 Client.php
// php 脚本开始
$ch = curl_init();
$url = "http://localhost/ser.php";
$header = array('CLIENT-IP:208.165.188.175', 'X-FORWARDED-FOR:208.165.188.175');
// 声明伪造 head 请求头
curl_setopt($ch, CURLOPT_URL, $url);
curl_setopt($ch, CURLOPT_HTTPHEADER, $header);
curl_setopt($ch, CURLOPT_RETURNTRANSFER,true);
$page_content = curl_exec($ch); curl_close($ch);
echo $page_content;
2、将以下代码保存为 ser.php
// php 脚本开始
echo getenv('HTTP_CLIENT_IP');
echo getenv('HTTP_X_FORWARDED_FOR');
echo getenv('REMOTE_ADDR');
测试结果为
208.165.188.175
208.165.188.175
127.0.0.1
上面结果可看出,http_client_ip、http_x_forwarded_for 都被伪造了,而 remote_addr 还是127.0.0.1 就是客户端 IP
总结:
如果我们没用到负载均衡(CDN)的话直接用 REMOTE_ADDR 获取 IP。
如果使用了一级 CDN 的话,CDN 会把 REMOTE_ADDR 转发成 X-Real-IP,我们服务器可以获取 X-Real-IP 来获取 IP 值。如果是多级 CDN 的话需要我们来做 nginx 代理,详细:https://www.cnblogs.com/princessd8251/articles/6268943.html
就是第一台负载服务器获取 REMOTE_ADDR 转发成 X-Real-IP,之后的去继承前一台的 X-Real-IP 就可以了,这里记住必须是去继承,不然第二台会把第一台的 REMOTE_ADDR 转发成 X-Real-IP 导致错误。
在 discuz! 中的获取 IP 的方法:
private function _get_client_ip() {
$ip = $_SERVER['REMOTE_ADDR'];
if (isset($_SERVER['HTTP_CLIENT_IP']) && preg_match('/^([0-9]{1,3}\.){3}[0-9]{1,3}$/', $_SERVER['HTTP_CLIENT_IP'])) {
$ip = $_SERVER['HTTP_CLIENT_IP'];
} elseif(isset($_SERVER['HTTP_X_FORWARDED_FOR']) AND preg_match_all('#\d{1,3}\.\d{1,3}\.\d{1,3}\.\d{1,3}#s', $_SERVER['HTTP_X_FORWARDED_FOR'], $matches)) {
foreach ($matches[0] AS $xip) {
if (!preg_match('#^(10|172\.16|192\.168)\.#', $xip)) {
$ip = $xip;
break;
}
}
}
return $ip;
}
这里 DZ 为了符合有些用户会用代理,所以才首先使用了两个容易伪造的方法,如果有需要可以自行修改。
本文讲述使用网页开发适用于宴会、活动、年会现场 LED 大屏幕显示抽奖、抢楼、游戏、视频等互动界面,通过在浏览器中打开后 F11 全屏投影到大银幕上。
设计思路:
为了保证最佳的显示效果,设计稿的尺寸按大屏幕的“宽高比”来做(本文以4米*3米的大银幕为例,设计稿以800*600像素为例)。
由于电脑的视频输出分辨率很有可能与大银幕的宽高比不同,那么我们全屏投影后会界面会有变形,但是投影设备接收到电脑视频信号后再全屏显示到大银幕时,界面又会变回正常。
按设计稿的尺寸开发网页,并使用 CSS3 的 scale 实现整体伸缩,目的是自适应窗口尺寸来全屏显示内容,无留白、无裁切。整体拉伸的要求是文字、图片、背景、间距、iframe 等所有元素以统一的比例拉伸,无错位。
网页上通过 JS 设置一些快捷键来实现页面展示内容的切换。
若投影设备功能有限或操作员水平有限等原因导致无法顺利设置输入输出分辨率时,网页可设置 x 轴和 y 轴两个方向的伸缩系数、定位偏移量等,更灵活地实现完美投影需求。
开发要点:
网页尺寸按设计稿来定(以 800x600 为例)。
使用 CSS3 的 transform 的 scale 来实现缩放,以电脑显示器分辨率 1920x1080,宽放大 1920/800 倍,高放大 1080/600 倍,即可将设计稿全屏展示到电脑显示器上。为了更灵活,我们使用窗口大小来代替显示器分辨率,这样不管怎么改变窗口大小或者全屏,设计稿都能完整地显示在窗口上。
在页面初始化和窗口尺寸变化时重新调整设置上述比例。
代码参考:
今天发现,阿里云 CDN 的 Refer 防盗链并没有真正防止白名单外的域名调用 OSS 的图片。经过一番研究发现,这跟 https 有关。
我在阿里云开通了 OSS 来存在图片,并使用 CDN 访问,在 CDN 中开启了 https,但并不强制。并且使用“白名单”的方式来设置 Refer 防盗链。关键是开启了“允许空 Referer”。
我在 http://b.com/ 上测试调用 http 和 https 的图片都是打不开的(防盗链有效),但是在 https://b.com/ 上却能显示 http 的图片(防盗链失效):
究其原因,是 https 页面在调用 http 图片时请求头不包含 Referer 字段,导致 CDN 判断 Referer 为空,这时候如果开启了为空也允许访问的话,就会出现防盗链失效的情况了。
总结:如果 CDN 开启了 https 访问,那么不要允许空 Referer。这里白名单内的网站必须使用与 CDN 一致的 protocol(http 或 https)。建议的写法是:
<img src="//cdn.xxx.com/abc.jpg" />
这是一篇可能解决困扰了 .NET 程序猿多年的文章!
首先,使用 Visual Studio 2019 创建一个 ASP.NET WEB 应用程序,直接选用了 MVC 模板。
直接发布项目,默认的设置如下图:
对于小型项目,按默认设置发布基本可满足正常运行,首次运行打开第一个页面基本在 5~6 秒(视服务器配置),其它页面的首次打开也基本在 1~2 秒完成,非首次瞬间打开。
一旦项目功能变得复杂,文件增多,会导致发布后首次运行打开第一个页面 30 秒以上,其它页面的首次打开 10 秒左右,非首次瞬间打开。
这是因为项目在发布时没有进行预编译,而是在用户访问网页时动态编译,一旦应用程序池回收,或项目文件改动,都会重新编译,再次经历缓慢的“第一次”,这是不能忍的。
于是咱们来研究一下“预编译”。
在发布页面勾选“在发布期间预编译”,这时发布会在“输出”窗口显示正在执行编译命令(编译时间会比较长):
该选项对发布后的文件结构和内容影响不大,因此对首次执行效率的提升也不大,重要的在后面。
在“高级预编译设置”窗口中:
我们针对预编译选项和合并选项分别做测试。
不勾选“允许更新预编译站点”,会致 bin 目录中生成许多 .compiled 文件,而所有 .cshtml 文件的内容都是:
这是预编译工具生成的标记文件,不应删除!
如果是 Web From 网站,.aspx/.ashx 等文件内容同上。
尝试打开网站页面,你会发现,除了项目启动后的第一个页面仍然需要 1~2 秒(无 EF),其余每个页面的首次都是瞬间打开的(EF 的首次慢不在本文讨论范围)。这让我对预编译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这里偷偷地告诉你,把 Views 目录删掉也不影响网页正常打开哦~为什么不让删,咱也不敢问,咱也不敢删。
目的达到了,有一些后遗症需要解决,比如 bin 目录内杂乱无章。
选“不合并。为每个页面和控件创建单独的程序集”,结果是 bin 多出许多 App_Web_*.dll 文件。
选“将所有输出合并到单个程序集”,填写程序集名称。这时会发现“输出”窗口执行了命令:
如果程序集名称跟已有名称冲突,会发生错误:
合并程序集时出错: ILMerge.Merge: The target assembly '******' lists itself as an external reference.
查看 bin 目录,.compiled 文件还在,但 App_Web_*.dll 合并成了一个程序集。FTP 的“不合并”也是把所有 App_Web_*.dll 上传一遍,所以不存在相对于“合并”的增量发布优势。
是不是勾了“视为库组件删除(AppCode.compiled 文件)”.compiled 文件就会不见?意外之外,情理之中,bin 没有什么变化。
继续选择“将各个文件夹输出合并到其自己的程序集”,呃,bin 中文件数不降反增。
最后选择“将所有页和控件输出合并到单个程序集”,同样程序集名称不能冲突。结局令人失望,bin 中仍然一大堆 .compiled 和 App_Web_*.dll。
整理成表格:
1 | 允许更新预编译站点 aspnet_compiler.exe -v / -p \Source -u \TempBuildDir 重复发布后 bin 目录文件数:不会增多(页面不进行预编译) |
2 | 不允许更新预编译站点,不合并 aspnet_compiler.exe -v / -p \Source \TempBuildDir 重复发布后 bin 目录文件数:.compiled 不会增多,App_Web_*.dll 增多 |
3 | 不允许更新预编译站点,不合并。为每个页面和控件创建单独的程序集 aspnet_compiler.exe -v / -p \Source -c -fixednames \TempBuildDir 重复发布后 bin 目录文件数:不会增多(编译后的文件名固定,FTP 方式的部分 App_Web_*.dll 文件可能实现增量上传) |
4 | 不允许更新预编译站点,将所有输出合并到单个程序集,不勾选“视为库组件” aspnet_compiler.exe -v / -p \Source -c \TempBuildDir aspnet_merge.exe \TempBuildDir -o 程序集名称 -copyattrs AssemblyInfo.dll -a 重复发布后 bin 目录文件数:不会增多(.compiled 固定名称,App_Web_*.dll 合并为一个) |
5 | 不允许更新预编译站点,将所有输出合并到单个程序集,勾选“视为库组件” aspnet_compiler.exe -v / -p \Source \TempBuildDir aspnet_merge.exe \TempBuildDir -o 程序集名称 -copyattrs AssemblyInfo.dll -a -r 重复发布后 bin 目录文件数:不会增多(.compiled 固定名称,App_Web_*.dll 合并为一个) |
6 | 不允许更新预编译站点,将每个文件夹输出合并到其自己的程序集,前缀 aspnet_compiler.exe -v / -p \Source -c \TempBuildDir aspnet_merge.exe \TempBuildDir -prefix 前缀 -copyattrs AssemblyInfo.dll -a 重复发布后 bin 目录文件数:.compiled 不会增多,App_Web_*.dll 增多 |
7 | 不允许更新预编译站点,将所有页和控件输出合并到单个程序集 aspnet_compiler.exe -v / -p \Source -c \TempBuildDir aspnet_merge.exe \TempBuildDir -w 程序集名称 -copyattrs AssemblyInfo.dll -a 重复发布后 bin 目录文件数:.compiled 不会增多,App_Web_*.dll 增多 |
bin 目录下,页面的程序集文件(App_Web_*.dll)增多的原因是编译后的文件名不固定,发布到会导致残留许多无用的程序集文件。
相比较,如果第 3 种能实现 FTP 稳定的增量上传的话是比较完美的(还有一个缺点是:如果页面有删除,目标 bin 内对应该页面的 .compiled 和 .dll 不会删除,这跟“允许更新预编译站点”是一个情况),那么第 4 种 或第 5 种也是不错的选择(同样有缺点:执行合并比较慢)。
测试一个有 300 个页面的项目,compiler 用时约 2 分钟,merge 用时约 5 分钟,发布用时约 4 分钟。
这里有个槽点,执行预编译和合并是佛系的,CPU 和磁盘使用率永远保持在最低水平。
所以如果是要经常修改的项目,那么建议选择“不合并”的第 3 种发布方式:
“视为库组件(删除 AppCode.compiled 文件)”:移除主代码程序集(App_Code 文件夹中的代码)的 .compiled 文件。 如果应用程序包含对主代码程序集的显式类型引用,则不要使用此选项。
补充:
不允许更新预编译站点发布后,因为前端页面没有内容,因此无法单独修改发布(单独发布一个页面后,在访问时不会生效!),只能全站发布,耗时较长;bin 目录有变动将导致使用 InProc 方式存储的 Session 丢失。
预编译的另一个优点是可以检查 .aspx / .cshtml 页面 C# 部分的错误(特别是命名空间和路径引用)。
改为预编译发布后,可以将服务器上残留的 .master / .ascx / .asax 删除,但不能删除 .aspx / .ashx /.config 等。
VS 发布到 FTP 经常会遗漏一些页面文件,不合并时会遗漏独立文件,合并后也会遗漏合并后的 .dll 的文件,合并的好处就是方便检查是否完全上传发布。
慎选“在发布前删除所有现有文件”!一旦勾选发布,世界就清静了,所有网友上传的图片附件以及网站运行产生的其它文件,消失得无影无踪。不管发布到文件系统还是发布到 FTP 都一样。当然,如果是先发布到文件系统,再通过 FileZilla 等 FTP 软件上传到服务器的,建议勾选此项。
.NET Core 应用程序部署:https://docs.microsoft.com/zh-cn/dotnet/core/deploying/index
由于上传文件时 bin 目录文件较多,理论上 bin 目录内的文件有任何改动都会重启应用池,而且 VS 是单线程上传的,导致期间网站访问缓慢,服务器 CPU 升高,我的做法是:发布到文件系统,再使用专用 FTP 工具上传,上传用时约半分钟(如果大小不同或源文件较新则覆盖文件)。还嫌慢?那就打包上传,解压覆盖。
关于本文研究对象的官方解释:高级预编译设置对话框
出现“未能加载文件或程序集“***”或它的某一个依赖项。试图加载格式不正确的程序。”的问题时,先用改用 Debug 方式发布会报详细错误,一般是 .aspx 等客户端页面有 C# 语法问题,注意提示报错的是 /obj/ 目录下的克隆文件,应更改原文件。排除错误后关闭所有页面,再使用 Release 方式发布。
前提:
若需获取用户 unionid,则小程序必须已绑定到微信开放平台。
小程序调用 wx.login(),将 code 发送到开发者服务器
开发者服务器请求微信接口 code2Session,获得 session_key、openid,有机会获得 unionid(参 UnionID 机制说明)。因此无需任何用户授权即可获取 openid
访问须要已获取用户信息的页面时,可通过小程序端使用 button + getUserInfo 的方式请求用户授权
访问须要已获取手机号码的页面时,可通过小程序端使用 button + getPhoneNumber 的方式请求用户授权
code2session、getUserInfo、getPhoneNumber 等接口返回数据存入数据库 dt_weapp_user
服务端的任何接口均返回口令状态包(含自定义会话口令等信息),小程序端应保存于 storage
请求 getUserInfo 后应判断 detail.errMsg 是否为 getUserInfo:ok,请求 getPhoneNumber 后应判断 detail.errMsg 是否为 getPhoneNumber:ok
授权窗口的弹出情况参此文
口令状态包是用来传递到客户端用来标识用户唯一凭证的,包含字段:会话口令(自定义用户凭证)、会话口令有效时间(秒)、是否已获取 unionid 或昵称(视业务需求)、是否已获取手机号码、uid(可选),以及其他用来标识业务身份字段。服务端可根据会话口令从数据库中获取该用户的所有已知信息。
一般情况下,当已获取手机号码时,uid 必有值,否则,uid 必为空。因此 uid 不是必须传递到客户端的。
通过 code2Session 获得的 session_key、以及 openid、unionid、手机号码等机密信息不允许包含在口令状态包中并缓存在客户端,客户端需要用到手机号码时单独调用接口获取。
若业务不要求以手机号码作为用户唯一标识,那么口令状态包中不需要包含是否已获取手机号码,仅 uid 即可。在客户端访问须要业务用户登录的页面时,也仅判断 uid 有值即可。
流程图:
为更好地适应 2017.7.19 发布的《小程序内用户帐号登录规范调整和优化建议》,开发者服务器提供的所有业务逻辑接口的返回值中都应包含口令状态包,约定有以下相关的返回值和处理动作(返回值按个人喜好来定):
口令状态 | 接口返回 | ASP.NET Web API 语句 | 处理动作 |
access_token 空或失效 | 401 状态码 | return Unauthorized(); | login() + code2Session,获取 openid,生成 access_token |
access_token 有效,但未获取 uniond 或用户信息 | 401 状态码,http 头 WWW-Authenticate 中标注 getUserInfo | return Unauthorized(new AuthenticationHeaderValue("getUserInfo")); | getUserInfo() |
access_token 有效,但未获取手机号码(即未找到业务用户) | 401 状态码,http 头 WWW-Authenticate 中标注 getPhoneNumber | return Unauthorized(new AuthenticationHeaderValue("getPhoneNumber")); | getPhoneNumber() |
WWW-Authenticate 有大小写的问题,千万别入坑,参:https://xoyozo.net/Blog/Details/header-www-authenticate
返回内容是根据业务逻辑在服务端决定的,客户端在处理每个接口返回值时对返回内容作相应的处理即可。
功能 | 适用场景 | |
wx.switchTab | 跳转到 tabBar 页面,并关闭其他所有非 tabBar 页面。 | 在应用内的某个页面上处理事务完毕,需要跳转到 tabbar 页面时使用 |
wx.reLaunch | 关闭所有页面,打开到应用内的某个页面。 | 当在任何页面判断登录失效时跳转到授权登录页(当所有页面都需要登录后才能访问的情况) |
wx.redirectTo | 关闭当前页面,跳转到应用内的某个页面。但是不允许跳转到 tabbar 页面。 | 跳转到非 tabbar 页面,无返回按钮,目标页面必须具有跳转到小程序其它页面的功能 |
wx.navigateTo | 保留当前页面,跳转到应用内的某个页面。但是不能跳到 tabbar 页面。 | 跳转到非 tabbar 页面,有返回按钮 |
wx.navigateBack | 关闭当前页面,返回上一页面或多级页面。可通过 getCurrentPages 获取当前的页面栈,决定需要返回几层。 | 返回 |
一般地,我们会设置网站中的图片文件仅允许本网站页面调用,或者开放地址栏直接打开,但不允许其它网站调用。
这就需要在 Web 服务器上判断图片的来源(Referer)。
但是,当网站页面是 https,而图片地址是 http 时,考虑到安全性,浏览器将不带 Referer,这时如果图片允许在地址栏直接打开(即 Referer 为空),就起不到防盗链的作用了。
所以图片服务器在处理防盗链时,尽量不要允许 Referer 为空时调用。这时如果要单独允许另一个网站来调用图片,应该使用一致的 protocol。
当使用在线编辑器编辑一篇文章(或从 Word 复制)后,会得到包含 HTML 标签的字符串内容,可以直接将它输出到页面上而不需要进行 HTML 编码。
但是,当我们需要改变图片大小时,我们发现有些图片的尺寸是直接使用 style 属性固定的,除了用 JS 进行后期处理,我们可以在服务端对 <img /> 进行修正。
这个场景会在小程序开发的时候遇到。
我们可以在客户端用 JS 进行处理,也可以在服务端用类似的方法处理(使用正则表达式)。参此文
这里使用 HtmlAgilityPack 通过递归节点来处理:
/// <summary>
/// 给所有指定节点添加样式
/// </summary>
/// <param name="html"></param>
/// <param name="tag">节点名称(小写),如:img</param>
/// <param name="styles">要添加的样式,如:max-width:100%;</param>
/// <returns></returns>
public static string AddStyleToHtmlNode(string html, string tag, string styles)
{
HtmlDocument doc = new HtmlDocument();
doc.LoadHtml(html);
for (var i = 0; i < doc.DocumentNode.ChildNodes.Count; i++)
{
doc.DocumentNode.ChildNodes[i] = AddStyleToHtmlNode(doc.DocumentNode.ChildNodes[i], tag, styles);
}
return doc.DocumentNode.OuterHtml;
}
private static HtmlNode AddStyleToHtmlNode(HtmlNode node, string tag, string styles)
{
if (node.Name == tag)
{
var style = node.GetAttributeValue("style", null);
node.SetAttributeValue("style", ((string.IsNullOrWhiteSpace(style) ? "" : style.Trim() + ";") + styles).Replace(";;", ";"));
}
for (var i = 0; i < node.ChildNodes.Count; i++)
{
node.ChildNodes[i] = AddStyleToHtmlNode(node.ChildNodes[i], tag, styles);
}
return node;
}
直接调用:
Content = zStringHTML_190126.AddStyleToHtmlNode(Content, "img", "max-width:100%;height:auto;");
当使用在线编辑器编辑一篇文章(或从 Word 复制)后,会得到包含 HTML 标签的字符串内容,可以直接将它输出到页面上而不需要进行 HTML 编码。
但是,当我们需要改变图片大小时,我们发现有些图片的尺寸是直接使用 style 属性固定的,除了用 JS 进行后期处理,我们可以在服务端对 <img /> 进行修正。
这个场景会在小程序开发的时候遇到。
网上一般使用正则表达式直接将 <img
替换成 <img style="max-width: 100%; height: auto;"
,缺点是如果该 <img /> 本身就带有 style 属性,那么会出现一个标签两个 style,很多情况导致这两个样式同时失效,所以我们应针对有 style 和无 style 分别处理。
// 把 <img src="a.jpg" style="display: block;" /> 替换成 <img src="a.jpg" style="display: block;;max-width:100%;height:auto;" />
Content = Content.replace(/(\<img\s+[^>]*style\s*\=\s*['"][^'"]*)(['"])/gi, '$1;max-width:100%;height:auto;$2');
// 把 <img src="b.jpg" /> 替换成 <img src="b.jpg" style="max-width:100%;height:auto;" />
Content = Content.replace(/(\<img\s+((?!style).)+?)(\/?>)/gi, '$1 style="max-width:100%;height:auto;" $3');
复制以上代码时,半角空格可能会变成全角空格,请注意修正。
当有 style 时,我们将 max-width: 100%; height: auto;
追加在原样式之后,以重写原样式。这里没有直接判断原样式是否以 ;
结尾,而是直接追加 ;
,这并不会影响实现展示效果。
在判断没有 style 用到正则表达式的“断言”,参:https://blog.csdn.net/xuyangxinlei/article/details/81359366
这是一个数据可视化项目,基于D3.js。能够将历史数据排名转化为动态柱状图图表。
先来看看效果:
https://xoyozo.net/Demo/BarGraph
作者 Jannchie 见齐还提供了官方视频教程: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28087807
不过由于开源项目的不断更新,该教程的部分内容已失效,本文针对 2018-12-25 版本总结了一些常用的配置说明,仅供参考。
从 GitHub 下载源代码,在 src 目录中可以看到 4 个文件:
bargraph.html --> 运行示例页面
config.js --> 配置文件
stylesheet.css --> 样式表
visual.js --> 核心文件
作者并没有将代码封装为插件的方式,所以我们是通过修改 config.js 配置文件的方式应用到自己的项目中的。
visual.js 虽然是核心文件,但作者将部分示例中的代码也包含其中,但并不影响我们直接在自己的项目中引用。
以下是 config.js 中的主要属性:
属性 | 说明 | 参考值 |
encoding | 数据源(csv、json)等的文件编码 | GBK / UTF-8 等 |
max_number | 每个时间节点最多显示的条目数 | 10 |
showMessage | 控制是否显示顶部附加信息文字 | true / false |
auto_sort | 时间自动排序(详细含义、作用及限制见代码中注释) | true / false |
timeFormat | 时间格式,显示于图表右下角的时间 | %Y、%Y-%M-%D 等 |
reverse | 是否倒序 | true / false |
divide_by | 类型根据什么字段区分?如果是 name,则关闭类型显示 | |
divide_color_by | 颜色根据什么字段区分? 须要注意的是,如果配置成 name,则各条颜色不同(因为 name 值各异),如果配置成 type 等,那么相同 type 值的条颜色相同。 | 字段名 |
color | 指定部分或所有条的颜色,该项与 divide_color_by 设置有关。 | 以 divide_color_by = 'name' 为例,"中国"是其中的一项 name 值,那么该项将显示 #D62728 色: color: { '中国': '#D62728' } |
changeable_color | 若 true 则颜色的深浅将根据数据的增长率实时改变 | |
itemLabel | 左边文字 | |
typeLabel | 右边文字 | |
item_x | ||
interval_time | 时间点间隔时间 | 2 |
text_y | ||
text_x | ||
offset | ||
display_barInfo | 如果希望不显示,则可以设置较大的值,单位像素 | |
use_counter | ||
step | ||
format | 格式化数值 | |
left_margin | ||
right_margin | ||
top_margin | ||
bottom_margin | ||
dateLabel_x | ||
dateLabel_y | ||
allow_up | ||
enter_from_0 | ||
big_value | ||
use_semilogarithmic_coordinate | ||
long | ||
wait | 数据加载完成后开始播放前的等待时间 | 0 |
update_ra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