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将一个服务公开给外部访问,必须开放端口,例举一些场景的端口映射:
VMware 实现宿主机端口映射到虚拟机端口:
打开 VMware 的菜单中的 编辑 - 虚拟网络编辑器,
在弹出窗口中表格中的选中“NAT”项,点击下方的“NAT设置”(若无法操作需要先点击“更改设置”允许)
在“NAT设置”中“添加”,填写主机端口和虚拟机端口、虚拟机IP地址。
这样,宿主机就能访问到虚拟机中的服务了。
在 Windows 11 的防火墙中允许端口:
在“设置”或“控制面板”中打开防火墙,“高级设置”
在“入站规则”中“新建规则”
选择“端口”并填写,完成。
这样,局域网的其它电脑就能访问到这台 Windows 的服务了。
小米路由器:
登录路由器,进入“高级设置”,
切换到“端口转发”,添加规则,
这样,外网就能通过路由器的外网IP来访问局域网中的内网服务了。
华为路由器 AX3 Pro:
登录路由器,进入“更多功能”,
展开“安全设置”,选择“NAT服务”,
点击“+”号设置端口映射。
这样,外网就能通过路由器的外网IP来访问局域网中的内网服务了。
H3C ER3200G2 路由器:
登录路由器,展开“高级设置”,“地址转换”,
切换到“虚拟服务器”,“新增”,
填端口和内部服务器IP,完成。
这样,外网就能通过路由器的外网IP来访问局域网中的内网服务了。
宝塔面板中-安全-系统防火墙 功能非常丰富,特别是“地区规则”用来屏蔽来自国外的请求非常有用,那些通过 URL 来找网站漏洞的恶意请求大多来自国外。但是添加规则经常无反应
于是找到这个功能对应的配置文件:/etc/firewalld/zones/public.xml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zone>
<short>Public</short>
<description>For use in public areas. You do not trust the other computers on networks to not harm your computer. Only selected incoming connections are accepted.</description>
<service name="ssh"/>
<service name="dhcpv6-client"/>
<port protocol="tcp" port="80"/>
<port protocol="tcp" port="443"/>
<masquerade/>
<rule family="ipv4">
<source address="43.131.232.135"/>
<drop/>
</rule>
<rule family="ipv4">
<source address="103.150.11.45"/>
<drop/>
</rule>
<rule>
<source ipset="US"/>
<drop/>
</rule>
<rule>
<source ipset="GB"/>
<drop/>
</rule>
</zone>
修改完成后重启防火墙。
但是看到的效果好像并不一致,甚至有时候服务器重启后防火墙是关闭的,但是有时候又是生效的。
关键的问题是CPU占用异常高。
反正宝塔的系统防火墙功能挺好挺强大,但是用起来不稳定不顺手,有些暴殄天物了。
相关阅读:
2024年8月30日补充 :宝塔面板中配置禁用IP等规则时,提示保存成功或未提醒是否成功,但效果是未成功。其实在宝塔自己的配置里已经记录了(包含备注),但在系统防火墙配置文件中未更改成功,手动修改系统防火墙配置文件就能完全修改成功。(系统防火墙配置文件中没有备注信息,根据IP地址等规则与宝塔自己的配置文件里的记录关联后,在宝塔面板安全模块中展示出来就有备注了。)
2024年8月30日下午补充:在宝塔的软件商店找到这个应用,看到红色的说明,啥都明白了:
于是果断关闭了系统防火墙,开始研究其它替代方案。
FTP 服务端与客户端之间使用命令端口和数据端口进行通信。
而主动模式与被动模式的区别是:在数据连接时,服务端是否为主动方。
主动模式(PORT 模式)
第一步:客户端使用任意 N 端口向服务端 21 端口发送请求,建立连接
第二步:服务端使用 20 端口向客户端任意 M 端口发送请求,传输数据
要求:
服务端防火墙开放 21 端口准入,20 端口准出(默认所有端口准出)
客户端设置“允许应用通过防火墙”(将 FTP 客户端程序加入允许)
被动模式(PASV 模式)
第一步:客户端使用任意 N 端口向服务端 21 端口发送请求,建立连接
第二步:客户端使用任意 M 端口向服务端 P 端口发送请求,传输数据
要求:
服务端设置被动模式端口范围
服务端防火墙开放 21 端口及被动模式范围端口准入
客户端一般不需要设置
解析域名(非网站域名)、挂载磁盘(若有另购)、修改实例名称、主机名
设置阿里云(重要)
远程连接进入 ECS(若解析未生效可以先用 IP)(若新服默认使用 3389 端口,可先在安全组临时放行 3389 端口)
开启 Windows 防火墙(使用推荐设置)
Windows 更新、并在高级选项中开启(更新 Windows 时接收其它 Microsoft 产品的更新)
安装 IIS:服务器管理器-添加角色和功能-勾选“Web 服务器(IIS)”包括管理工具
建议勾选:
默认已勾选项
按需安装 IP 和域限制
跟踪(即“失败请求跟踪”)
请求监视器、日志记录工具、
按需安装 ASP
按需安装 ASP.NET 4.8(会同时勾选 .NET Extensibility 4.8、ISAPI 扩展、ISAPI 筛选器)
按需安装 WebSocket 协议
应用程序初始化(建议安装)
管理服务(用于 Web 部署)
细节:设置任务栏;设置桌面图标;个性化-颜色-勾选“标题栏和窗口边框”;设置输入法;
下载 URL 重写(文件名:rewrite_amd64_zh-CN.msi)
下载 MySQL Connector/NET(文件名:mysql-connector-net-8.0.19.msi)
下载 ASP.NET Core 运行时 Hosting Bundle(文件名:dotnet-hosting-*.*.*-win.exe)
下载 .NET 桌面运行时 Windows x64(文件名:windowsdesktop-runtime-*.*.*-win-x64.exe)
下载 Web Deploy(文件名:WebDeploy_amd64_zh-CN.msi)
服务:设置“ASP.NET State Service”自动启动
IIS 日志:路径(如 D:\wwwlogs),每小时(统一设置一个全局的就行了,不需要设置每个网站),按需勾选“使用本地时间进行文件命名和滚动更新”
IIS 导入证书:个人、允许导出证书。参
设置权限:设置网站所在分区(如 D 盘),安全,添加 IIS_IUSRS,全部拒绝(防止跨站)
添加用户:为每个网站创建用户(既能防止跨站,又能跟踪进程),密码不能改、不过期,仅隶属于 IIS_IUSRS,并添加到每个网站的根目录,若用户创建失败看这里。
创建网站:设置访问物理路径的用户;设置应用程序池的“标识”用户;编辑绑定:勾选需要服务器名称指示;检查域名是否绑全;设置写入目录;
重复上面两步
检查所有网站用户是否仅隶属于 IIS_IUSRS(在“组”页面双击 Users 和 IIS_IUSRS 查看成员)
在应用程序池列表页面检查 CLR 版本、管托管道模式和标识;在网站列表页面检查绑定和路径
设置“IP 地址和域限制”
废弃旧服时再次检查:IIS 中各功能设置、hosts、安装的应用程序、启动项、服务、防火墙等
解析各网站域名
其它:资源管理器-查看-选项-查看-去掉“始终显示图标,从不显示缩略图”前的勾
再次检查阿里云设置
在备份工具中添加该服务器的所有备份项
>> 关于域名解析
因各地域名解析生效时间不可控,一般国内域名 1 天内,国际域名 2 天内。
若网站数据库在 RDS、上传文件在 OSS,则解析 48 小时后直接停止原网站即可;(比较理想的)
文件上传到 ECS 的可使用 FTP 等工具定时同步文件,或直接停止原网站。(网友会遇到新文章中图片无法显示等问题)
还有一种方法是新网站提前解析一个备用域名,确保完全生效后再修改正式域名的解析,原网站无条件跳转到备用域名,如果数据库中有保存完整网址路径的,关闭原网站并解绑备用域名之后,进行批量替换。(缺点是可能会影响在搜索引擎的网站权重)
部分有定时器的网站要注意,如果两个网站的定时器都正常开启会导致意外的,需要停止其中一个网站的定时器。
当然每种方法都有优缺点,选择可以接受且方便的一种即可。
更多文章:
默认端口带来安全隐患,建议更改为 50000-60000 之间的端口号。
Windows 远程桌面(RDP)(3389)
在 Windows 防火墙中放行新端口:在“入站规则”中找到“Open RDP Port 3389”复制并粘贴该规则,修改端口和名称。
若没有这个规则:新建规则 - 端口 - TCP - 特定本地端口(填写新的端口号)- 允许连接 - 名称
如有其它防火墙或安全组也一并配置(如阿里云 ECS 的安全组)
打开注册表(regedit),展开到: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Control\Terminal Server\WinStations\RDP-Tcp,右侧双击“PortNumber”切换到“十进制”,将 3389 改为新端口号
重启生效
在防火墙和安全组中禁止原默认端口
SSH (22) 之 CentOS
从阿里云控制台登录服务器(如果未设置 root 密码则先设置),直接跳到第 4 步
在外部防火墙中放行新的端口号(如阿里云 ECS 的安全组)
在内部防火墙中放行新的端口号(如 firewalld 或 iptables),使用宝塔面板的直接在面板“安全”页面设置即可
打开 SSH 配置文件
sudo vi /etc/ssh/sshd_config
找到并编辑 Port 行的商品号并启用
#Port 22
重新加载使生效
sudo systemctl reload sshd
在防火墙和安全组中禁止原默认端口
建议使用 SSH 密钥对代替传统账号密码登录
FTP (21) 之 FileZilla Server Windows 版
一般地,在 Windows Defender 防火墙中是以添加应用 filezilla-server.exe 的方式允许的,所以不需要更改端口。如果以端口方式允许的,那么在入站规则中允许新的端口。
如有其它防火墙或安全组也一并配置(如阿里云 ECS 的安全组)
打开 Administer FileZilla Server,打开菜单 - Server - Configure - Server listeners,右侧窗口中将 Port 改为新端口(强烈建议将 Protocol 改为“Require explicit FTP over TLS”,即禁止 FTP 协议,改为使用 FTPS 协议)
从防火墙和安全组移除 21 端口
FTP (21) 之 Pure-Ftpd(宝塔面板)
在防火墙中放行新的端口号(如阿里云 ECS 的安全组)
进入宝塔面板,打开“安全”,添加端口规则 TCP
在宝塔面板中进入软件商店,找到 Pure-Ftpd 并打开,切换到“配置修改”,搜索“Bind”,删除开头的“#”,将端口号 21 改为新端口号,保存(强烈建议将 TLS 项改为 2,即禁止 FTP 协议,仅允许 FTPS 协议)
切换到“服务”选项卡,点击“重启”
从防火墙和安全组移除 21 端口
MySQL (3306) 之阿里云云数据库 RDS MySQL 版
打开控制台 RDS 实例页,左侧菜单点击“白名单与安全组”,切换到“安全组”查看正在使用的安全组ID
(若使用了安全组)打开控制台 ECS 首页,左侧菜单点击“安全组”,找到这个安全组,放行新的端口
打开控制台 RDS 实例页,左侧菜单点击“数据库连接”,点击“修改连接地址”,在弹出框中修改端口
从防火墙和安全组移除原端口(确保没有其它实例正在使用此端口)
PolarDB (3306)
打开控制台 PolarDB 集群实例页,左侧菜单点击“集群白名单”,切换到“安全组”查看正在使用的安全组ID
(若使用了安全组)打开控制台 ECS 首页,左侧菜单点击“安全组”,找到这个安全组,放行新的端口
打开控制台 PolarDB 集群实例页,左侧菜单点击“基本信息”,点击“主地址”和“集群地址”的“配置”,在“网线信息”中点击“更多”更改端口
从防火墙和安全组移除原端口(确保没有其它实例正在使用此端口)
MSSQL (1433) 之阿里云云数据库 RDS SQL Server 版
打开控制台 RDS 实例页,左侧菜单点击“白名单与安全组”,切换到“安全组”查看正在使用的安全组ID
(若使用了安全组)打开控制台 ECS 首页,左侧菜单点击“安全组”,找到这个安全组,放行新的端口
打开控制台 RDS 实例页,左侧菜单点击“数据库连接”,点击“修改连接地址”,在弹出框中修改端口
从防火墙和安全组移除原端口(确保没有其它实例正在使用此端口)
Redis (6379) 之阿里云云数据库 Redis 版
打开控制台 Redis 实例页,左侧菜单点击“白名单设置”,切换到“安全组”查看正在使用的安全组ID
(若使用了安全组)打开控制台 ECS 首页,左侧菜单点击“安全组”,找到这个安全组,放行新的端口
打开控制台 Redis 实例页,在“连接信息”中点击“修改连接地址”,在弹出框中修改端口
从防火墙和安全组移除原端口(确保没有其它实例正在使用此端口)
宝塔面板 (8888)
在防火墙中放行新的端口号(如阿里云 ECS 的安全组),或直接在私网其它 ECS 上的浏览器上直接访问原 8888 端口的地址
进入宝塔面板,打开面板设置,切换到“安全设置”页,找到“面板端口”,点击“设置”
在防火墙和安全组中禁止原默认端口
IIS 管理服务(Web 部署)(8172)
在 Windows 防火墙中放行新端口:在“入站规则”中找到“Web 管理服务(HTTP 流量入站)”因其为预定义规则且复制也无法修改,所以按其设置新建一个,并指定新的端口。
如有其它防火墙或安全组也一并配置(如阿里云 ECS 的安全组)
打开 IIS 管理器 - 管理服务,右侧停止,左侧修改端口,右侧启动
VS 中发布配置修改“服务器(E)”项添加端口
在防火墙和安全组中禁止原默认端口
本文将详细介绍 stable diffusion webui 的下载、安装及问题解决。
Stable Diffusion 是 2022 年发布的深度学习文本到图像生成模型。它主要用于根据文本的描述产生详细图像,尽管它也可以应用于其他任务,如内补绘制、外补绘制,以及在提示词(英语)指导下产生图生图的翻译。它是一种潜在扩散模型,由慕尼黑大学的 CompVis 研究团体开发的各种生成性人工神经网络。它是由初创公司 StabilityAI,CompVis 与 Runway 合作开发的,并得到 EleutherAI 和 LAION 的支持。
其它问题请参考:
运行使用时问题《Windows 使用 Stable Diffusion 时遇到的各种问题整理》;
模型运用及参数《Stable Diffusion 个人推荐的各种模型及设置参数、扩展应用等合集》;
提示词生图咒语《Stable Diffusion 提示词词缀使用指南(Prompt)》;
不同类的模型Models说明《解析不同种类的 Stable Diffusion 模型 Models》;
绘制人物动作及手脚细节《Stable Diffusion 准确绘制人物动作及手脚细节(需 ControlNet 扩展)》;
各种风格对比及实际运用《AI绘图风格对照表/画风样稿详细研究记录及经验总结》;
一、环境准备
(一)硬件方面:
1. 显存
4G 起步,4G 显存支持生成 512*512 大小图片,超过这个大小将卡爆失败。
2. 硬盘
10G 起步,模型基本都在 5G 以上,有个 30G 硬盘不为过吧?现在硬盘容量应该不是个问题。
(二)软件方面:
1. Git
https://git-scm.com/download/win
下载最新版即可,对版本没有要求。
2. Python
https://www.python.org/downloads/
截止发稿(2023.3.6)时,最高版本只能用 3.10.*
,用 3.11.*
会出问题。
3. Nvidia CUDA
https://developer.download.nvidia.cn/compute/cuda/11.7.1/local_installers/cuda_11.7.1_516.94_windows.exe
版本 11.7.1,搭配 Nvidia 驱动 516.94,可使用最新版。
4. stable-diffusion-webui
https://github.com/AUTOMATIC1111/stable-diffusion-webui
核心部件当然用最新版本~~但注意上面三个的版本的兼容性。
5. 中文语言包
https://github.com/VinsonLaro/stable-diffusion-webui-chinese
下载 chinese-all-0306.json
和 chinese-english-0306.json
文件
6. 扩展(可选)
https://github.com/Mikubill/sd-webui-controlnet
下载整个 sd-webui-controlnet
压缩包
https://huggingface.co/Hetaneko/Controlnet-models/tree/main/controlnet_safetensors
https://huggingface.co/lllyasviel/ControlNet/tree/main/models
https://huggingface.co/TencentARC/T2I-Adapter/tree/main
试用时先下载第一个链接中的 control_openpose.safetensors
或 第二个链接中的 control_sd15_openpose.pth
文件
7. 模型
https://huggingface.co/models
https://civitai.com
可以网上去找推荐的一些模型,一般后缀名为 ckpt
、pt
、pth
、safetensors
,有时也会附带 VAE(.vae.pt
)或配置文件(.yaml
)。
类型 | 文件格式 | 存放目录 | 备注 |
---|---|---|---|
check point | .ckpt,.safetensors | \models\Stable-diffusion | 文件较大 |
vae | 名字带有 vae 的 | \models\vae | 细节更好地恢复,特别是眼睛和文字 |
Textual Inversion | *.pt | \embeddings | 一般文件很小,额外的 tag |
Lora | *.pt | \models\Lora | 调整模型,理解为风格化也可以 |
Hypernetworks | .pt,.ckpt,*.safetensors | \models\hypernetworks | 和 lora 工作方式相似,算法不同 |
这里可以学习一下模型的基本概念《解析不同种类的 Stable Diffusion 模型 Models,再也不用担心该用什么了》
二、安装流程
1. 安装 Git
就正常安装,无问题。
2. 安装 Python
建议安装在非 program files
、非 C 盘
目录,以防出现目录权限问题。
注意安装时勾选 Add Python to PATH
,这样可以在安装时自动加入 windows 环境变量 PATH 所需的 Python 路径。
3. 安装 Nvidia CUDA
正常安装,无问题。
4. 安装 stable-diffusion-webui
国内需要用到代理和镜像,请按照下面的步骤操作:
a) 编辑根目录下 launch.py
文件
将 https://github.com
替换为 https://ghproxy.com/https://github.com
,即使用 Ghproxy 代理,加速国内 Git。
如图将代码中所有类似地址都改掉(注意:不仅仅是图中所展示的这些)。
b) 执行根目录下 webui.bat
文件
根目录下将生成 tmp
和 venv
目录。
c) 编辑 venv
目录下 pyvenv.cfg
文件
将 include-system-site-packages = false
改为 include-system-site-packages = true
。
d) 配置 python 库管理器 pip
方便起见,在 \venv\Scripts
下打开 cmd
后执行如下命令:
pip config set global.index-url https://mirrors.aliyun.com/pypi/simple/ # 镜像
pip freeze > requirements_versions.txt # 创建文件
pip install -r requirements_versions.txt # 执行此条命令前,请检查你的剩余磁盘空间
pip install xformer # 如果不执行此条命令,启动 Stable Diffusion 时可能会出现错误。xformer 还可以在后续使用中降低显卡占用。
xformer
会安装到 \venv\Lib\site-packages
中,安装失败可以用 pip install -U xformers
命试试。
e) 安装语言包
将文件 chinese-all-0306.json
和 chinese-english-0306.json
放到目录 \localizations
目录中。
运行 webui
后进行配置,操作方法见下。
f) 安装扩展(可选)
将 sd-webui-controlnet
解压缩到 \extensions
目录中。
将 control_sd15_openpose.pth
文件复制到 /extensions/sd-webui-controlnet/models
目录中。
不同的扩展可能还需要安装对应的系统,比如 controlnet
要正常使用则还需要安装 ffmpeg
等。
g) 安装模型
下载的各种模型放在 \models\Stable-diffusion
目录中即可。
h) 再次执行根目录下 webui.bat
文件
用浏览器打开 webui.bat
所提供的网址即可运行。
其中提供了网址:http://127.0.0.1:7860
。
打开该网址后在 Settings
-> User interface
-> Localization (requires restart)
设置语言,在菜单中选择 chinese-all-0220
(前提是已经在目录中放入了对应语言包,见上),点击 Apply Settings
确定,并且点击 Reload UI
重启界面后即可。
好了,现在可以开始使用了~~
三、问题及注意点
1. python 版本错误
错误:
ERROR: Could not find a version that satisfies the requirement torch==1.13.1+cu117
ERROR: No matching distribution found for torch==1.13.1+cu117
这是由于 python 版本不对导致的(上面提过了,截止发稿时不能追求新版本),要用 python 3.10.*
版本。
解决来源:https://github.com/AUTOMATIC1111/stable-diffusion-webui/issues/7166
2. pip版本错误
警告:
[notice] A new release of pip available: 22.3.1 -> 23.0.1
[notice] To update, run: D:\stable-diffusion-webui\venv\Scripts\python.exe -m pip install --upgrade pip
提示中已经给出了解决方案:
在 \venv\Scripts\
目录中打开 cmd
,执行
python.exe -m pip install --upgrade pip
3. 安装或执行停滞
如果在执行 webui.bat
进行包下载安装时或者生成图片时会卡很久都没反应,那么这时可以复制包名,进入 python 安装目录
或 \venv\Scripts\
目录中打开 cmd
,执行
pip install 包名
也可以通过任务管理查看网络状态,如果网络在玩命下载,那么就等着吧~~
4. xFormers 安装不上
很多同学都反应 xformers 无法安装,可以用以下的方法试试:
检查 Dreambooth 要求的 Python 版本:
如果您的 Python 版本低于 3.6,请安装最新的 Python 版本,并重复尝试安装 xformers。
# 据此可以在终端中运行以下命令,以检查您的 Python 版本:
python --version
安装依赖项:xformers 有许多依赖项,如果这些依赖项没有正确安装可能会导致升级失败。您可以尝试安装以下依赖项:
pip install numpy scipy torch torchaudio transformers
清除 pip 缓存并重新安装:
# 清除 xformers 缓存:运行以下命令清除 xformers 缓存。
pip uninstall -y xformers
pip cache purge
# 更新 pip:确保您正在使用最新版本的 pip,可以运行以下命令更新 pip。
pip install --upgrade pip
# 安装 xformers:在清除了缓存并更新了 pip 之后,重新安装 xformers。
pip install xformers
手动安装 xformers 指定版本
如果上述步骤仍然无法解决问题,可尝试手动安装 Dreambooth 所需的 xformers 版本。在 Dreambooth 的文档中,可以找到 xformers 的版本要求。
pip install xformers==0.0.17.dev465
使用 conda 环境
如果您使用的是 conda 环境,请尝试在 conda 环境中安装 xformers。
# 创建 conda 环境
conda create --name myenv
# 激活 conda 环境并安装 xformers
conda activate myenv
pip install xformers
网络问题
如果已经配置好了代理,就不要考虑这个了。
检查网络连接:请确保您的计算机与互联网连接,并且网络连接没有被防火墙或代理服务器阻止:
# 检查网络连接是否正常
ping google.com
非必要
你确定需要使用 xformers 么?如果不需要,可以在webui-user.bat
中把--xformers
去掉试试。其它
如果上述方法还是无法解决问题,请尝试在 OpenAI 的论坛或者 Dreambooth 的 GitHub 页面上寻求更多帮助。-_-!
5. 其他安装问题
删除 /tmp
和 /venv
目录后重启 webui.bat
试试。
6. 硬件问题
一般显卡不达标,就会爆卡,解决办法就是编辑根目录下 webui-user.bat
文件,试一下修改参数 COMMANDLINE_ARGS
即可。
以下几个设置逐一测试看看哪个适合自己。
set COMMANDLINE_ARGS=--lowvram --precision full --no-half --skip-torch-cuda-test
set COMMANDLINE_ARGS=--lowvram --precision full --no-half
set COMMANDLINE_ARGS=--lowvram
本机显存 4G,使用最后一个配置方法,可以烧出 2048*1080 的图,前两种方法反而会在最后爆卡。
最后,预祝各位成功~~
dog drink~~ where is dog?
参考:
【AI 繪畫】Stable-Diffusion 通過骨架分析插件 ControlNet 來製作超有意境的圖片
Stable Diffusion 2.1 + WebUI 的安装与使用(极详细)
低配显卡想玩 Stable Diffusion?修改一个配置就行
整合包
“Web 部署”方式发布 ASP.NET Core 网站项目可解决发布到本地文件夹再通过 FTP 上传到 IIS 中会遇到的文件被锁定/占用的问题。相对于手动停止网站甚至结束进程来说,Web 部署更为方便。
服务器管理器 - 添加角色和功能 - 服务器角色 - Web 服务器(IIS) - 管理工具 - 管理服务
安装 Web Deploy
下载 Web 部署,安装时选择“完整”
在“服务”中设置“Web Management Service”和“Web 部署代理服务”自动启用。(若没有找到“Web 部署代理服务”,检查安装 Web Deploy 时是否勾选全部)
IIS 管理器 - 管理服务 - 启用远程连接
这里我们不使用 Windows 凭据(本地用户),而使用 IIS 管理器用户。
端口默认 8172,需要在防火墙中允许该端口。在阿里云 ECS 的安全组规则中添加该端口允许。
创建 IIS 管理器用户
打开后右侧添加用户,以“iisWebDeploy”为例
配置 IIS 管理器权限
选择单个网站
给整个网站目录添加 LOCAL SERVICE 的完全控制权限 2023年在 Windows Server 2022 上未设置 LOCAL SERVICE 的权限也能部署成功,所以忽略此步骤!2024年同样在 Windows Server 2022 上未设置 LOCAL SERVICE 部署失败,设置后部署成功。
发布
【建议】设置用户 WDeployAdmin 与 WDeployConfigWriter 的密码永不过期,否则会遇到:在远程计算机上处理请求时出错。
一些已知错误的解决办法:
若遇到已下载的 Microsoft SQL Server 2012 Transact-SQL ScriptDom 签名验证失败,手动下载安装即可:Microsoft SQL Server 2012 SP4 功能包,选择 SqlDom.msi(有两个同名文件,感觉上尺寸较大的应该是 x64,我没有具体对比,安装大的成功了)。
若遇到 SQL Server 2012 SP1 Shared Management Object (x86 / x64) 下载失败,同样点击上面的链接,选择 SharedManagementObjects.msi 下载安装。
Web Deploy 安装失败,如果 Web Deploy for Hosting Servers 下载失败,可以尝试安装 Web Deploy without bundled SQL support (last)。
如果是新项目,记得在 IIS 对应的网站中添加“IIS 管理器权限”中添加用户。
连接对话框中的“站点名称”或“网站名”必须与 IIS 中的网站名称一致。
还是无法连接?查看 IIS 管理服务中的 SSL 证书是否过期。
Microsoft.WebTools.Shared.Exceptions.WebToolsException: 生成失败。检查输出窗口了解更多详细信息。尝试在“控制面板-卸载或更改程序”中修复 Microsoft Web Deploy 程序。
无法向会话状态服务器发出会话状态请求。请确保 ASP.NET State Service (ASP.NET 状态服务)已启动,并且客户端端口与服务器端口相同。如果服务器位于远程计算机上,请检查 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Services\aspnet_state\Parameters\AllowRemoteConnection 的值,确保服务器接受远程请求。如果服务器位于本地计算机上,并且上面提到的注册表值不存在或者设置为 0,则状态服务器连接字符串必须使用“localhost”或“127.0.0.1”作为服务器名称。
无法连接 StateService 的原因有很多种,我遇到的情况是:
VS 中使用 IISExpress 调试项目,系统没有安装 IIS,
ASP.NET 状态服务是开启状态,
没有对系统作任何修改,无缘无故无法连接。
修改注册表、配置防火墙无效(我没有用到远程连接),
执行 aspnet_regiis -i -enables 无效,
重装 .NET Framework 4.8 Developer Pack 无效,
差点就重装系统了。
最终的解决方法是:
在“启用或关闭 Windows 功能”中勾选安装: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ices -> 万维网服务 -> 应用程序开发功能 -> ASP.NET 4.8
重启系统。
〓 系统
功能 | 命令 | --help | 示例 |
---|---|---|---|
关机 | halt | halt | |
重启 | reboot | reboot | |
系统监视器 | top | 系统时间, 运行天数, 当前登录用户数, 系统负载 总进程数, 运行中的, 睡眠的, 停止的, 未响应的 Cpu(s):us 用户, sy 系统, ni XX, id 空闲, wa 等待, hi XX, si XX Mem, 已使用, 空余, 缓冲 Swap, 已使用, 空余, 缓冲 快捷键: M 按占内存排序 P 按占Cpu排序 1 显示每个 Cpu k 杀死进程 q 退出 | top |
查看进程 | ps | aux -ef | 列出包含 java 的进程 ps aux |grep java ps -ef |grep java |
查看内存及 Swap 用量 | free | -b,-k,-m,-g 按单位显示 | free -m |
查看系统时间 | date | 显示 CST 时间 -R 显示时区 -u 显示 UTC 时间 | date |
查看硬件时间 | clock | clock | |
设置系统日期 | date -s 月/日/年 | ||
设置系统时间 | date -s 时:分:秒 | ||
将系统时间写入到硬件时间 | clock -w | ||
查看系统版本 | cat /etc/*release | ||
升级系统软件 | yum update -y |
〓 文件
功能 | 命令 | --help | 示例 |
---|---|---|---|
进入目录 | cd | cd .. # 上一层目录 cd /root # 根目录 | |
列出目录 | ls | 白色:表示普通文件 蓝色:表示目录 绿色:表示可执行文件 红色:表示压缩文件 浅蓝色:链接文件 红色闪烁:表示链接的文件有问题 黄色:表示设备文件 灰色:表示其他文件 | ls |
创建目录 | mkdir | mkdir XXX | |
删除目录 | rm | rm -rf XXX | |
删除文件 | rm | rm XXX | |
复制文件 | cp | cp XXX YYY | |
复制目录 | cp | -r 复制目录及目录内的所有项目 -v 详细显示进行的步骤 | cp -rv XXX YYY |
重命名文件 | mv | -i: 若指定目录已有同名文件,则先询问是否覆盖旧文件; -f: 在mv操作要覆盖某已有的目标文件时不给任何指示; | mv 源文件 目标文件 |
移动文件 | mv | mv 一个或多个文件 目标目录 | |
下载文件 | wget | 下载到当前目录 | wget http://XXX.tar.gz |
计算文件/目录的磁盘用量 | du | -a 不仅显示目录,同时显示文件 -h 容易阅读方式显示 --max-depth=N 可指定计算深度 | du -ah --max-depth=1 | sort -n |
查找文件 | find | find /home -name *.apk |
〓 tar
功能 | 命令 | --help | 示例 |
---|---|---|---|
tar | tar | -z 是否压缩 -c 打包 -x 解包 -v 详细地列出处理的文件 -f | 打包:tar -cvf abc.tar abc 解包:tar -xvf abc.tar 压缩打包:tar -zcvf abc.tar.gz abc 解压解包:tar -zxvf abc.tar.gz |
〓 磁盘
功能 | 命令 | --help | 示例 |
---|---|---|---|
查看所有磁盘及分区 | fdisk -l | fdisk -l | |
查看当前挂载 | df | -h 按可阅读的方式打印数值和单位 -T 显示文件系统类型 | df -hT |
管理磁盘分区 | fdisk /dev/*** | 进入后的操作说明: m 显示命令菜单 d 删除一个分区 n 创建一个分区(e 扩展分区;p 主分区) t 改变分区ID q 不保存退出 w 保存退出 | fdisk /dev/vdb |
格式化分区 | mkfs.*** /dev/***N | mkfs.xfs /dev/vdb1 | |
挂载分区 | mount /dev/***N /*** | mount /dev/vdb1 /www | |
卸载分区 | umount /dev/***N | umount /dev/vdb1 | |
开机自动挂载 | vi /etc/fstab | 配置文档格式:设备 挂载点 文件系统类型 defaults 0 0 | 打开:vi /etc/fstab 配置:/dev/vdb1 /www xfs defaults 0 0 |
〓 网络
功能 | 命令 | --help | 示例 |
---|---|---|---|
查看 IP 配置 | ifconfig | ifconfig | |
配置网卡 IP | 配置文件目录:/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 配置文件格式: DEVICE=eth0 / eth0:0 / ... # 在配置多线时若使用 cp 命令复制配置文件,必须修改此项以防止冲突 HWADDR=XX:XX:XX:XX:XX:XX # 网卡地址 TYPE=Ethernet # 以太网 UUID=******** ONBOOT=yes # 开机启动 NM_CONTROLLED=yes BOOTPROTO=static # 使用静态 IP IPADDR=192.168.1.2 # IP 地址 NETMASK=255.255.255.XXX # 子网掩码 GATEWAY=192.168.1.1 # 网关 DNS1=114.114.114.114 DNS2=8.8.8.8 | vi ifcfg-XXXN(:N) | |
重启网卡 | 使配置生效 | service network restart |
〓 防火墙
功能 | 命令 | --help | 示例 |
---|---|---|---|
配置 iptables | 添加需要允许的端口的方法同 22 端口 | vi /etc/sysconfig/iptables | |
重启使配置生效 | service iptables restart |
〓 用户/权限
功能 | 命令 | --help | 示例 |
---|---|---|---|
添加用户 | useradd | -g 组名 # 加入到该组 -s /bin/false #不允用户直接登录系统 | useradd –g 组名 用户名 -s /bin/false |
修改密码 | passwd | passwd 用户 | |
查看所有用户 | cut -d : -f 1 /etc/passwd | ||
查看可以登录系统的用户 | cat /etc/passwd | grep -v /sbin/nologin | cut -d : -f 1 | ||
删除用户 | -r, --remove remove home directory and mail spool | userdel 用户 | |
添加用户组 | groupadd | groupadd 组名 | |
为组添加用户(用户必须已存在) | gpasswd | gpasswd -a 用户 组 | |
将用户移出组 | gpasswd | gpasswd -d 用户 组 | |
查看用户所属组 | groups | groups 用户 | |
查看组中有哪些用户 | groupmems | groupmems -g 组 -l | |
更改文件/目录所有者 | chown | -R 递归处理所有的文件及子目录 | chown -R 用户:组 *** |
更改文件/目录权限 | chmod | -R 以递归方式更改所有的文件及子目录 | chmod -R 777 *** |
〓 vi 编辑器
功能 | 命令 | --help | 示例 |
---|---|---|---|
打开文件 | vi | vi XXX | |
进入编辑模式 | 按 a/i/o/Insert 等 | ||
进入末行模式/命令模式 | 按 Esc后: :w 保存不退出 :q 退出(提示是否保存) :wq 保存并退出 :w XXX 另存到文件 XXX :q! 不保存退出 |
〓 计划任务
功能 | 命令 | --help | 示例 |
---|---|---|---|
设置计划任务 | crontab | 详细步骤见本页底部 | crontab -l # 查看计划任务 crontab -e # 编辑计划任务 |
〓 网站
功能 | 命令 | --help | 示例 |
---|---|---|---|
简单审查日志 | cat | grep | cat 日志文件 | grep 关键词1 | grep 关键词2 | more | |
日志分析 | goaccess | 见下文 |
〓 goaccess
功能 | 命令 | --help | 示例 |
---|---|---|---|
安装 | yum install goaccess | ||
日志格式 | NCSA Commbined Log Format | date_format %d/%b/%Y log_format %h %^[%d:%^] "%r" %s %b "%R" "%u" | |
参数 | -f | 需要解析的日志文件 | |
参数 | -e | 指定 IP 地址统计 | |
参数 | -p | 指定配置文件 | 可以将上面的日志格式内容保存到文件 ~/.goacessrc |
参数 | -H | 显示 HTTP 协议信息 | |
参数 | -M | 显示 HTTP 方法信息 | |
生成文件 | goaccess -f 日志文件 -p ~/.goaccessrc > 目标文件.htm |
〓 lnmp
功能 | 命令 | --help | 示例 |
---|---|---|---|
重启 LNMP | /root/lnmp restart | ||
重启 MySQL | /etc/init.d/mysql restart | ||
重启 PureFTPd | /root/pureftpd restart | ||
安装 LNMP | http://lnmp.org/install.html | ||
常见问题 | http://lnmp.org/faq.html | ||
状态管理命令 | http://lnmp.org/faq/lnmp-status-manager.html | ||
相关软件目录及文件位置 | http://lnmp.org/faq/lnmp-software-list.html | ||
防跨站、跨目录安全设置(仅支持 PHP 5.3.3 以上版本) | http://www.vpser.net/security/lnmp-cross-site-corss-dir-security.html | ||
查看 Nginx 版本 | nginx -V | ||
查看 MySQL 版本 | mysql -V | ||
查看 PNP 版本 | php -v | ||
查看 Apache 版本 | httpd -v | ||
查内存 | cat /proc/meminfo | ||
php.ini | vim /usr/local/php/etc/php.ini | ||
MySQL 配置文件 | vim /etc/my.cnf | ||
添加网站 | /root/vhost.sh | ||
添加 ProFTPd 用户 | /root/proftpd_vhost.sh |
〓 nginx
功能 | 命令 | --help | 示例 |
---|---|---|---|
启动/停止/重启 | service nginx 或 /etc/rc.d/init.d/nginx | service nginx start service nginx stop service nginx restart | |
伪静态 | 在 .conf 文件中配置 | rewrite ^(.*)/read-htm-(.*)\.html(.*)$ $1/read.php?$2.html? last; rewrite ^(.*)/thread-htm-(.*)\.html(.*)$ $1/thread.php?$2.html? last; rewrite ^(.*)-htm-(.*)$ $1.php?$2 last; rewrite ^(.*)/simple/([a-z0-9\_]+\.html)$ $1/simple/index.php?$2 last; rewrite ^(.*)/data/(.*)\.(htm|php)$ 404.html last; rewrite ^(.*)/attachment/(.*)\.(htm|php)$ 404.html last; rewrite ^(.*)/html/(.*)\.(htm|php)$ 404.html last; | |
防盗链 | 在 .conf 文件中配置 | HttpRefererModule | location ~* \.(gif|jpg|png|swf|flv)$ { valid_referers none blocked *.0574bbs.com *.eyuyao.com 0574bbs.com eyuyao.com; if ($invalid_referer) { rewrite ^/ http://web1.eyuyao.com/yyad/src/3122.jpg; # return 404; } } |
浏览器缓存 | 在 .conf 文件中配置 | location ~ .*\.(gif|jpg|jpeg|png|bmp|swf)$ { expires 30d; } |
〓 vsftpd
功能 | 命令 | --help | 示例 |
---|---|---|---|
安装 | yum install vsftpd | ||
查看是否已安装 | rpm -q vsftpd | ||
启动/停止/重启 | service vsftpd | service vsftpd start service vsftpd stop service vsftpd restart | |
配置文件 | vi /etc/vsftpd/vsftpd.conf |
〓 MySQL
功能 | 命令 | --help | 示例 |
---|---|---|---|
登录 | mysql | mysql -u username -p | |
登出 | exit | ||
查看信息 | status; | ||
查询当前正在执行的 SQL 语句 | show processlist; | ||
删除指定时间之前的日志 | PURGE | PURGE MASTER LOGS BEFORE '2015-1-1 0:00:00'; |
〓 scp 远程文件/目录传输命令 (yum install openssh-clients) 用法
scp 会把文件权限(读取/写入/执行)带过来,但所有者为当前执行 scp 命令的用户。
scp 低版本有许多漏洞,用完最好 yum remove openssh-clients
scp 采用直接覆盖的机制,如需判断文件无差异则跳过,应改用 rsync 命令。查看 rsync 详细使用方式及与 scp 对比
功能 | 命令 | --help | 示例 |
---|---|---|---|
若远程服务器 SSH 端口非默认 | scp | -P 端口号 | |
下载远程服务器上的文件到本地 | scp | scp 远程用户@远程服务器:远程文件 本地文件 | |
下载远程服务器上的目录到本地 | scp | -P 端口 -v 显示进度 -r 递归 | scp -r 远程用户@远程服务器:远程目录 本地目录 实例:scp -r root@x.x.x.x:/a/b/ /c/d/ 结果:/c/d/b/,即将整个 b 复制到 d 下(注意与 rsync 命令的区别) |
将本地文件上传到远程服务器 | scp | scp 本地文件 远程用户@远程服务器:远程文件 | |
将本地目录上传到远程服务器 | scp | 最终目录结构参:远程->本地 | scp -r 本地目录 远程用户@远程服务器:远程目录 |
〓 rsync 远程文件/目录传输命令 (yum install rsync) 用法查看 rsync 详细使用方式及与 scp 对比
rsync 会把文件权限(读取/写入/执行)带过来,所有者也会带过来。
相比于 scp 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增量同步
功能 | 命令 | --help | 示例 |
---|---|---|---|
下载远程服务器上的目录到本地 | rsync | -a 递归 -v 详细 -p, -- perms 保持权限 -g, -- group 保持属组 -o, --owner 保持属主 -r 递归 --progress 打印 --delete 删除已不存在的文件 -u 表示仅更新较新的文件 -z 表示在传输过程中进行压缩 -e 'ssh -p 2222' 指定其它端口 | rsync 远程用户@远程服务器:远程目录 本地目录 实例:rsync -avu --progress root@x.x.x.x:/a/b/ /c/d/ 结果:/c/d/,即将 b 内的文件(夹)复制到 d 下(注意与 scp 命令的区别) |
将本地文件上传到远程服务器 | rsync | rsync 本地文件 远程用户@远程服务器:远程文件 | |
将本地目录上传到远程服务器 | rsync | 最终目录结构参:远程->本地 | rsync 本地目录 远程用户@远程服务器:远程目录 |
〓 ftp 客户端 (yum install ftp)
功能 | 命令 | --help | 示例 |
---|---|---|---|
登录 | ftp | ftp 目标服务器 | |
列出远程当前路径目录/文件 | ls | ls | |
创建远程目录 | mkdir | mkdir 目录名 | |
删除远程目录(空) | rmrmdir | mkdir 目录名 | |
进入远程目录 | cd | cd 目录名 | |
显示远程当前路径 | pwd | pwd | |
重命名远程文件 | rename | rename 原文件名 新文件名 | |
上传文件 | put | put 本地文件名 | |
下载文件 | get | get 远程文件名 | |
批量下载文件 | mget | 需要单个确认 | |
批量下载文件【lftp】 | mirror | 参数有很多 | mirror |
返回 shell(不退出) | ! | ! | |
返回 ftp(接上步) | exit ftp | exit ftp | |
结束 | bye quit | bye quit |
〓 iftop
流量监控工具 教程
〓 GoAccess
实时网站日志分析工具 官网
〓 Cacti
常见问题笔记
加硬盘
插入新硬盘
若有 RAID,则先设置,使操作系统能认到硬盘
使用 fdisk 命令对新设备进行分区
使用 mkfs 命令对新分区进行格式化
使用 mount 命令进行挂载
设置开机自动挂载(vi /etc/fstab)
更改 MySQL 数据库目录位置
停止 MySQL 服务
将原数据目录转移或复制到新位置(若是复制,则修改所有者使原来一致)
找到 my.cnf 配置文件(一般在 /etc/),修改 datadir 值为新路径
启动 MySQL 服务
502 Bad Gateway 问题排查
查看 PHP 日志,路径:/usr/local/php/var/log
一般为“server reached pm.max_children setting (10), consider raising it”连接数问题,在“/usr/local/php/etc”下的所有配置文件中查找并修改相关设置即可(如改成 1000)。
计划任务(实例:定时备份数据库并通过 FTP 同步至其它服务器)
创建可执行文件:vi dotask.sh
dotask.sh 的内容示例:
DATE_TIME=`date +%Y_%m_%d_%H%M%S`;
FILE_NAME=数据库名_backup_$DATE_TIME.sql;
cd /home/mysqlbackup/;
mysqldump -u数据库用户名 -p数据库密码 数据库名>$FILE_NAME;
tar -zcf $FILE_NAME.tar.gz $FILE_NAME;
rm $FILE_NAME;
ftp -v -n FTP地址 << END
user FTP用户名 FTP密码
bin
put 本地目录文件 目标路径文件
bye
END
文件名乱码问题可以在行末加“;”来解决赋予执行权限:chmod 777 dotask.sh (ls 命令时呈绿色)
编辑计划任务:crontab -e
crontab 书写规则:
# 分 时 日 月 周 文件路径
0 3 * * * /home/dotask.sh
30 4 * * * /home/dotask2.sh重启 crond:/etc/init.d/crond restart
netstat
netstat -an | grep xxx.xxx.xxx.xxx 可查看此 IP 的 TCP 请求及端口
安装过程就不介绍了,主要记一下被动模式和端口开放设置。
FileZilla Server 默认以 21 端口安装,阿里云的安全组配置“入方向”规则:
协议类型:自定义 TCP,端口范围:21/21,授权对象 0.0.0.0/0
如果要配置“被动模式”,那么在 FileZilla Server 菜单中选择“Edit”- Settings
切换到“Passive mode settings”,打勾“Use custom port range”,并填写端口范围,譬如 30000-40000,确定。
同样在阿里云安全组中配置“入方向”规则:
协议类型:自定义 TCP,端口范围:30000/40000,授权对象 0.0.0.0/0
这样就可以使用被动模式连接了。
如果无法连接,可尝试打开 Windows Server 2016 的“服务器管理器”,选择右上角“工具”-“高级安全 Windows 防火墙”-“入站规则”-“新建规则”,将上述端口设为允许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