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现象在国产浏览器上使用极速内核时出现,原因是百度编辑器上传图片功能通过 <form /> 提交到 <iframe /> 时,因跨域导致 cookie 丢失。
ASP.NET 的 ASP.NET_SessionId
默认的 SameSite
属性值为 Lax
,将其设置为 None
即可:
protected void Session_Start(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
// 解决在部分国产浏览器上使用百度编辑器上传图片时(iframe),未通过 cookie 传递 ASP.NET_SessionId 的问题
string ua = Request.UserAgent ?? "";
var browsers = new string[] { "QQBrowser/" /*, "Chrome/" 不要直接设置 Chrome,真正的 Chrome 会出现正常页面不传递 Cookie 的情况 */ };
bool inWeixin = ua.Contains("MicroMessenger/"); // 是否在微信中打开(因微信PC端使用QQ浏览器内核,下面的设置会导致其网页授权失败)
if (browsers.Any(c => ua.Contains(c)) && !inWeixin)
{
Response.Cookies["ASP.NET_SessionId"].SameSite = SameSiteMode.None;
}
}
以上代码加入到 Global.asax
的 Session_Start
方法中,或百度编辑器所在页面。
注意一:SameSite=None 时会将父页面的 cookie 带入到 iframe 子页的请求中,从而导致 cookie 泄露,请确保项目中无任何站外引用,如网站浏量统计器、JS组件远程CDN等!
注意二:微信PC版的内嵌浏览器使用QQ浏览器内核,以上代码会导致其微信网页授权不能正常执行。

返回状态 | ASP.NET MVC | ASP.NET Core | ASP.NET Web API |
200 视图 | return View(); | return View(); | - |
200 带模型的视图 | return View(Model); | return View(Model); | - |
200 空内容 | return new EmptyResult(); | return Ok(); | return Ok(); |
200 文本 | return Content(string); | return Ok(string); return Content(string); | return Ok(string); return Content(string); |
200 JSON | return Json(object); | return Json(T); // 强制 JSON return Ok(T); // 请求时可指定 Content-Type | return Json(T); // 强制 JSON return Ok(T); // 请求时可指定 Content-Type |
200 JaveScript | return JavaScript(string script); | ||
200 文件 | return File(); | return File(); return PhysicalFile(); | return File(); return PhysicalFile(); |
201 已创建 | return Created(location, content); 用于 Post 接口 | ||
301 永久跳转 | return RedirectPermanent(url); return RedirectToActionPermanent(url); return RedirectToRoutePermanent(object); | return RedirectPermanent(url); return RedirectToActionPermanent(url); return RedirectToRoutePermanent(object); | |
302 临时跳转 | return Redirect(url); return RedirectToAction(url); return RedirectToRoute(object); | return Redirect(url); return RedirectToAction(url); return RedirectToRoute(object); | return Redirect(url); return RedirectToRoute(object); |
400 错误的请求 | return new HttpStatusCodeResult(System.Net.HttpStatusCode.BadRequest); | return BadRequest(msg); | return BadRequest(msg); |
401 未授权 | return new HttpUnauthorizedResult("描述"); | return Unauthorized(msg); | return Unauthorized(msg); |
404 找不到文件或目录 | return HttpNotFound(); | return NotFound(msg); | return NotFound(msg); |
直接指定状态码 | return new HttpStatusCodeResult(HttpStatusCode.*); public enum HttpStatusCode { // // 摘要: // 等效于 HTTP 状态 100。 System.Net.HttpStatusCode.Continue 指示客户端可能继续其请求。 Continue = 100, // // 摘要: // 等效于 HTTP 状态 101。 System.Net.HttpStatusCode.SwitchingProtocols 指示正在更改协议版本或协议。 SwitchingProtocols = 101, // // 摘要: // 等效于 HTTP 状态 200。 System.Net.HttpStatusCode.OK 指示请求成功,且请求的信息包含在响应中。 这是最常接收的状态代码。 OK = 200, // // 摘要: // 等效于 HTTP 状态 201。 System.Net.HttpStatusCode.Created 指示请求导致在响应被发送前创建新资源。 Created = 201, // // 摘要: // 等效于 HTTP 状态 202。 System.Net.HttpStatusCode.Accepted 指示已接受请求做进一步处理。 Accepted = 202, // // 摘要: // 等效于 HTTP 状态 203。 System.Net.HttpStatusCode.NonAuthoritativeInformation 指示返回的元信息来自缓存副本而不是原始服务器,因此可能不正确。 NonAuthoritativeInformation = 203, // // 摘要: // 等效于 HTTP 状态 204。 System.Net.HttpStatusCode.NoContent 指示已成功处理请求并且响应已被设定为无内容。 NoContent = 204, // // 摘要: // 等效于 HTTP 状态 205。 System.Net.HttpStatusCode.ResetContent 指示客户端应重置(而非重新加载)当前资源。 ResetContent = 205, // // 摘要: // 等效于 HTTP 状态 206。 System.Net.HttpStatusCode.PartialContent 指示响应是包括字节范围的 GET 请求所请求的部分响应。 PartialContent = 206, // // 摘要: // 等效于 HTTP 状态 300。 System.Net.HttpStatusCode.MultipleChoices 指示请求的信息有多种表示形式。 默认操作是将此状态视为重定向,并遵循与此响应关联的 // Location 标头的内容。 MultipleChoices = 300, // // 摘要: // 等效于 HTTP 状态 300。 System.Net.HttpStatusCode.Ambiguous 指示请求的信息有多种表示形式。 默认操作是将此状态视为重定向,并遵循与此响应关联的 // Location 标头的内容。 Ambiguous = 300, // // 摘要: // 等效于 HTTP 状态 301。 System.Net.HttpStatusCode.MovedPermanently 指示请求的信息已移到 Location // 头中指定的 URI 处。 接收到此状态时的默认操作为遵循与响应关联的 Location 标头。 MovedPermanently = 301, // // 摘要: // 等效于 HTTP 状态 301。 System.Net.HttpStatusCode.Moved 指示请求的信息已移到 Location 头中指定的 URI // 处。 接收到此状态时的默认操作为遵循与响应关联的 Location 标头。 原始请求方法为 POST 时,重定向的请求将使用 GET 方法。 Moved = 301, // // 摘要: // 等效于 HTTP 状态 302。 System.Net.HttpStatusCode.Found 指示请求的信息位于 Location 标头中指定的 URI // 处。 接收到此状态时的默认操作为遵循与响应关联的 Location 标头。 原始请求方法为 POST 时,重定向的请求将使用 GET 方法。 Found = 302, // // 摘要: // 等效于 HTTP 状态 302。 System.Net.HttpStatusCode.Redirect 指示请求的信息位于 Location 标头中指定的 // URI 处。 接收到此状态时的默认操作为遵循与响应关联的 Location 标头。 原始请求方法为 POST 时,重定向的请求将使用 GET 方法。 Redirect = 302, // // 摘要: // 等效于 HTTP 状态 303。 作为 POST 的结果,System.Net.HttpStatusCode.SeeOther 将客户端自动重定向到 Location // 标头中指定的 URI。 用 GET 生成对 Location 标头所指定的资源的请求。 SeeOther = 303, // // 摘要: // 等效于 HTTP 状态 303。 作为 POST 的结果,System.Net.HttpStatusCode.RedirectMethod 将客户端自动重定向到 // Location 标头中指定的 URI。 用 GET 生成对 Location 标头所指定的资源的请求。 RedirectMethod = 303, // // 摘要: // 等效于 HTTP 状态 304。 System.Net.HttpStatusCode.NotModified 指示客户端的缓存副本是最新的。 未传输此资源的内容。 NotModified = 304, // // 摘要: // 等效于 HTTP 状态 305。 System.Net.HttpStatusCode.UseProxy 指示请求应使用位于 Location 标头中指定的 // URI 的代理服务器。 UseProxy = 305, // // 摘要: // 等效于 HTTP 状态 306。 System.Net.HttpStatusCode.Unused 是未完全指定的 HTTP/1.1 规范的建议扩展。 Unused = 306, // // 摘要: // 等效于 HTTP 状态 307。 System.Net.HttpStatusCode.TemporaryRedirect 指示请求信息位于 Location // 标头中指定的 URI 处。 接收到此状态时的默认操作为遵循与响应关联的 Location 标头。 原始请求方法为 POST 时,重定向的请求还将使用 POST // 方法。 TemporaryRedirect = 307, // // 摘要: // 等效于 HTTP 状态 307。 System.Net.HttpStatusCode.RedirectKeepVerb 指示请求信息位于 Location // 标头中指定的 URI 处。 接收到此状态时的默认操作为遵循与响应关联的 Location 标头。 原始请求方法为 POST 时,重定向的请求还将使用 POST // 方法。 RedirectKeepVerb = 307, // // 摘要: // 等效于 HTTP 状态 400。 System.Net.HttpStatusCode.BadRequest 指示服务器未能识别请求。 如果没有其他适用的错误,或者不知道准确的错误或错误没有自己的错误代码,则发送 // System.Net.HttpStatusCode.BadRequest。 BadRequest = 400, // // 摘要: // 等效于 HTTP 状态 401。 System.Net.HttpStatusCode.Unauthorized 指示请求的资源要求身份验证。 WWW-Authenticate // 标头包含如何执行身份验证的详细信息。 Unauthorized = 401, // // 摘要: // 等效于 HTTP 状态 402。 保留 System.Net.HttpStatusCode.PaymentRequired 以供将来使用。 PaymentRequired = 402, // // 摘要: // 等效于 HTTP 状态 403。 System.Net.HttpStatusCode.Forbidden 指示服务器拒绝满足请求。 Forbidden = 403, // // 摘要: // 等效于 HTTP 状态 404。 System.Net.HttpStatusCode.NotFound 指示请求的资源不在服务器上。 NotFound = 404, // // 摘要: // 等效于 HTTP 状态 405。 System.Net.HttpStatusCode.MethodNotAllowed 指示请求的资源上不允许请求方法(POST // 或 GET)。 MethodNotAllowed = 405, // // 摘要: // 等效于 HTTP 状态 406。 System.Net.HttpStatusCode.NotAcceptable 指示客户端已用 Accept 标头指示将不接受资源的任何可用表示形式。 NotAcceptable = 406, // // 摘要: // 等效于 HTTP 状态 407。 System.Net.HttpStatusCode.ProxyAuthenticationRequired 指示请求的代理要求身份验证。 // Proxy-authenticate 标头包含如何执行身份验证的详细信息。 ProxyAuthenticationRequired = 407, // // 摘要: // 等效于 HTTP 状态 408。 System.Net.HttpStatusCode.RequestTimeout 指示客户端没有在服务器期望请求的时间内发送请求。 RequestTimeout = 408, // // 摘要: // 等效于 HTTP 状态 409。 System.Net.HttpStatusCode.Conflict 指示由于服务器上的冲突而未能执行请求。 Conflict = 409, // // 摘要: // 等效于 HTTP 状态 410。 System.Net.HttpStatusCode.Gone 指示请求的资源不再可用。 Gone = 410, // // 摘要: // 等效于 HTTP 状态 411。 System.Net.HttpStatusCode.LengthRequired 指示缺少必需的 Content-length // 标头。 LengthRequired = 411, // // 摘要: // 等效于 HTTP 状态 412。 System.Net.HttpStatusCode.PreconditionFailed 指示为此请求设置的条件失败,且无法执行此请求。条件是用条件请求标头(如 // If-Match、If-None-Match 或 If-Unmodified-Since)设置的。 PreconditionFailed = 412, // // 摘要: // 等效于 HTTP 状态 413。 System.Net.HttpStatusCode.RequestEntityTooLarge 指示请求太大,服务器无法处理。 RequestEntityTooLarge = 413, // // 摘要: // 等效于 HTTP 状态 414。 System.Net.HttpStatusCode.RequestUriTooLong 指示 URI 太长。 RequestUriTooLong = 414, // // 摘要: // 等效于 HTTP 状态 415。 System.Net.HttpStatusCode.UnsupportedMediaType 指示请求是不受支持的类型。 UnsupportedMediaType = 415, // // 摘要: // 等效于 HTTP 状态 416。 System.Net.HttpStatusCode.RequestedRangeNotSatisfiable 指示无法返回从资源请求的数据范围,因为范围的开头在资源的开头之前,或因为范围的结尾在资源的结尾之后。 RequestedRangeNotSatisfiable = 416, // // 摘要: // 等效于 HTTP 状态 417。 System.Net.HttpStatusCode.ExpectationFailed 指示服务器未能符合 Expect // 标头中给定的预期值。 ExpectationFailed = 417, // // 摘要: // 等效于 HTTP 状态 426。 System.Net.HttpStatusCode.UpgradeRequired 指示客户端应切换为诸如 TLS/1.0 // 之类的其他协议。 UpgradeRequired = 426, // // 摘要: // 等效于 HTTP 状态 500。 System.Net.HttpStatusCode.InternalServerError 指示服务器上发生了一般错误。 InternalServerError = 500, // // 摘要: // 等效于 HTTP 状态 501。 System.Net.HttpStatusCode.NotImplemented 指示服务器不支持请求的函数。 NotImplemented = 501, // // 摘要: // 等效于 HTTP 状态 502。 System.Net.HttpStatusCode.BadGateway 指示中间代理服务器从另一代理或原始服务器接收到错误响应。 BadGateway = 502, // // 摘要: // 等效于 HTTP 状态 503。 System.Net.HttpStatusCode.ServiceUnavailable 指示服务器暂时不可用,通常是由于过多加载或维护。 ServiceUnavailable = 503, // // 摘要: // 等效于 HTTP 状态 504。 System.Net.HttpStatusCode.GatewayTimeout 指示中间代理服务器在等待来自另一个代理或原始服务器的响应时已超时。 GatewayTimeout = 504, // // 摘要: // 等效于 HTTP 状态 505。 System.Net.HttpStatusCode.HttpVersionNotSupported 指示服务器不支持请求的 // HTTP 版本。 HttpVersionNotSupported = 505 } |
附 ASP.NET Form 相关:
400:
Response.StatusCode = 400;
Response.Write("错误提示");
Response.End();

当 MySQL 中使用 tinyint(1) 作为布尔值类型时,ASP.NET Core DBFirst 创建模型时会将其定义为 sbyte,运行时会抛出异常:
InvalidCastException: Unable to cast object of type 'System.Boolean' to type 'System.SByte'.
我们可以在数据库连接字符串中加入 TreatTinyAsBoolean=false 来实现不抛出异常,但程序中赋值和判断该字段时还是会比较麻烦。
因此我更倾向于将数据库中该字段类型改为 bit(1)。
2019.11.28 注:这回遇到 tinyint(1) 映射到了 C# 的 bool,而 bit(1) 却映射到了 ulong。具体什么原因未作排查,反正哪个最终为 bool 就选哪个吧。

百度地图 | 天地图 | |
初始化地图 | var map = new BMap.Map("allmap"); | var map = new T.Map("allmap"); |
将覆盖物添加到地图 | addOverlay(overlay: Overlay) | addOverLay(overlay:OverLay) |
从 Map 的 click 事件中获取坐标点 | map.addEventListener("click", function (e) { Point = e.point; } | map.addEventListener("click", function (e) { LngLat = e.lnglat; } |
坐标点 | new BMap.Point(lng: Number, lat: Number) | new T.LngLat(lng: Numbe, lat: Number) |
像素点 | new BMap.Pixel(x: Number, y: Number) | new T.Point(x: Number, y: Number) |
文本标注 |
|
|
设置文本标注样式 | setStyle(styles: Object) | 每个样式使用单独的 set 方法实现 |
图像标注 |
|
|
为图像标注添加文本标注 | Marker.setLabel(label: Label) | 无。 可借用 title(鼠标掠过显示)属性来实现,并通过 Marker.options.title 来获取值 |
从图像标注获取坐标点 | Point = Marker.getPosition(); | LngLat = Marker.getLngLat(); |
绘制折线 |
|
|
绘制多边形 |
|
|
设置多边形的点数组 | Polygon.setPath(points: Array<Point>) | Polyline.setLngLats(lnglats: Array<LngLat>) |
设置地图视野 | Map.setViewport(view: Array<Point> | Viewport, viewportOptions: ViewportOptions) | Map.setViewport(view: Array<LngLat>) |

之前已经介绍了百度编辑器在 ASP.NET 环境下的配置,本文继续补充改进其将图片等附件上传到阿里云 OSS。
首先从阿里云控制台下载相关 SDK,并阅读相关的 API 文档。链接:https://promotion.aliyun.com/ntms/act/ossdoclist.html
改造上传代码
打开文件 UploadHandler.cs,在 Process() 方法中找到:
File.WriteAllBytes(localPath, uploadFileBytes);
在其下方插入代码:
client.PutObject(bucketName, "upload/ueditor/" + savePath, localPath);
实现图标按钮上传和 HTML5 拖放上传。
PutObject() 的第 2 个参数是 OSS 中的图片路径,第 3 个参数是图片在网站目录下的磁盘路径。
打开文件 CrawlerHandler.cs,在 Fetch() 方法中找到:
File.WriteAllBytes(savePath, bytes);
在其下方插入代码:
client.PutObject(bucketName, "upload/ueditor/" + ServerUrl, savePath);
实现粘贴板图片上传。
同样注意两个参数变量。
修改路径前缀
上传成功后,编辑器会拼装路径到 HTML 代码中,这个前缀是在 config.json 文件中配置的,具体找到以 UrlPrefix
结尾的属性,如 imageUrlPrefix
,进行相应的修改即可:
"imageUrlPrefix": "//oss.xoyozo.net/upload/ueditor/", /* 图片访问路径前缀 */
路径以“//”开头能更好地兼容 https。

前言:
ChatGPT 给了 3 条建议:
在应用程序中正确释放数据库连接。确保在使用完数据库连接后,将其关闭并将其返回到连接池中。您可以使用 using 语句来确保连接在使用完毕后被正确释放。
调整连接池的大小。默认情况下,连接池的最大大小为 100。如果您的应用程序需要更多的连接,则可以增加连接池的大小。您可以在连接字符串中设置 Max Pool Size 属性来调整连接池的大小。
调整连接池的超时时间。默认情况下,连接池中的连接在 30 秒钟内未使用时将被关闭。如果您的应用程序需要更长的连接时间,则可以增加连接池的超时时间。您可以在连接字符串中设置 Connection Lifetime 属性来调整连接池的超时时间。
亲测有效,尤其是第 3 条,原因是 Connection Lifetime 的默认值是 0,即没有超时限制。
—— 2023.5
一般地,我们使用 EF 连接数据库前会先初始化一个数据库上下文:
dbEntities db = new dbEntities();
虽然 ASP.NET 会在查询完毕后自动关闭该连接,但是在什么情况下回收等都是不确定的,所以会导致 MySQL 中出现很多 Sleep 的连接(执行命令 SHOW FULL PROCESSLIST
可见),占用数据库的连接数,除非主动调用 Dispose():
db.Dispose();
官方建议的写法是使用 using
语法:
using (dbEntities db = new dbEntities())
{
}
using 会自动调用 Dispose()。这样对减少连接数是很有效的,但官方提示为了提高下一次连接的速度,并不会完全关闭所有连接。
C# 8 建议写法:
using dbEntities db = new dbEntities();
在实际项目中(该项目有 500+处数据库连接)测试结果,在不执行 Dispose() 时稳定为 140 个左右连接数,使用 using 或 Dispose() 后稳定变为 40 个左右。
如果不小心在 using 外部或 Dispose() 后再次对该上下文执行查询操作会出现异常:
无法完成该操作,因为 DbContext 已释放。
或
此 ObjectContext 实例已释放,不可再用于需要连接的操作。
所以要避免出现这种情况。这里还有一种另类的解决方法(不建议),根据上下文的特性,只要在 using 内查询一次(譬如视图中需要用到的导航属性,即外键关联的表),就可以在外部使用这个属性。
(建议)在 ASP.NET MVC 或 Web API 项目中,如果一个控制器中仅在 Action 外部定义一个 DbContext,那么,只要重写该控制器的 Dispose() 方法即可:
private dbEntities db = new dbEntities();
protected override void Dispose(bool disposing)
{
if (disposing)
{
db.Dispose();
}
base.Dispose(disposing);
}
上下文使用 private 修饰即可。

这是一篇可能解决困扰了 .NET 程序猿多年的文章!
首先,使用 Visual Studio 2019 创建一个 ASP.NET WEB 应用程序,直接选用了 MVC 模板。
直接发布项目,默认的设置如下图:
对于小型项目,按默认设置发布基本可满足正常运行,首次运行打开第一个页面基本在 5~6 秒(视服务器配置),其它页面的首次打开也基本在 1~2 秒完成,非首次瞬间打开。
一旦项目功能变得复杂,文件增多,会导致发布后首次运行打开第一个页面 30 秒以上,其它页面的首次打开 10 秒左右,非首次瞬间打开。
这是因为项目在发布时没有进行预编译,而是在用户访问网页时动态编译,一旦应用程序池回收,或项目文件改动,都会重新编译,再次经历缓慢的“第一次”,这是不能忍的。
于是咱们来研究一下“预编译”。
在发布页面勾选“在发布期间预编译”,这时发布会在“输出”窗口显示正在执行编译命令(编译时间会比较长):
该选项对发布后的文件结构和内容影响不大,因此对首次执行效率的提升也不大,重要的在后面。
在“高级预编译设置”窗口中:
我们针对预编译选项和合并选项分别做测试。
不勾选“允许更新预编译站点”,会致 bin 目录中生成许多 .compiled 文件,而所有 .cshtml 文件的内容都是:
这是预编译工具生成的标记文件,不应删除!
如果是 Web From 网站,.aspx/.ashx 等文件内容同上。
尝试打开网站页面,你会发现,除了项目启动后的第一个页面仍然需要 1~2 秒(无 EF),其余每个页面的首次都是瞬间打开的(EF 的首次慢不在本文讨论范围)。这让我对预编译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这里偷偷地告诉你,把 Views 目录删掉也不影响网页正常打开哦~为什么不让删,咱也不敢问,咱也不敢删。
目的达到了,有一些后遗症需要解决,比如 bin 目录内杂乱无章。
选“不合并。为每个页面和控件创建单独的程序集”,结果是 bin 多出许多 App_Web_*.dll 文件。
选“将所有输出合并到单个程序集”,填写程序集名称。这时会发现“输出”窗口执行了命令:
如果程序集名称跟已有名称冲突,会发生错误:
合并程序集时出错: ILMerge.Merge: The target assembly '******' lists itself as an external reference.
查看 bin 目录,.compiled 文件还在,但 App_Web_*.dll 合并成了一个程序集。FTP 的“不合并”也是把所有 App_Web_*.dll 上传一遍,所以不存在相对于“合并”的增量发布优势。
是不是勾了“视为库组件删除(AppCode.compiled 文件)”.compiled 文件就会不见?意外之外,情理之中,bin 没有什么变化。
继续选择“将各个文件夹输出合并到其自己的程序集”,呃,bin 中文件数不降反增。
最后选择“将所有页和控件输出合并到单个程序集”,同样程序集名称不能冲突。结局令人失望,bin 中仍然一大堆 .compiled 和 App_Web_*.dll。
整理成表格:
1 | 允许更新预编译站点 aspnet_compiler.exe -v / -p \Source -u \TempBuildDir 重复发布后 bin 目录文件数:不会增多(页面不进行预编译) |
2 | 不允许更新预编译站点,不合并 aspnet_compiler.exe -v / -p \Source \TempBuildDir 重复发布后 bin 目录文件数:.compiled 不会增多,App_Web_*.dll 增多 |
3 | 不允许更新预编译站点,不合并。为每个页面和控件创建单独的程序集 aspnet_compiler.exe -v / -p \Source -c -fixednames \TempBuildDir 重复发布后 bin 目录文件数:不会增多(编译后的文件名固定,FTP 方式的部分 App_Web_*.dll 文件可能实现增量上传) |
4 | 不允许更新预编译站点,将所有输出合并到单个程序集,不勾选“视为库组件” aspnet_compiler.exe -v / -p \Source -c \TempBuildDir aspnet_merge.exe \TempBuildDir -o 程序集名称 -copyattrs AssemblyInfo.dll -a 重复发布后 bin 目录文件数:不会增多(.compiled 固定名称,App_Web_*.dll 合并为一个) |
5 | 不允许更新预编译站点,将所有输出合并到单个程序集,勾选“视为库组件” aspnet_compiler.exe -v / -p \Source \TempBuildDir aspnet_merge.exe \TempBuildDir -o 程序集名称 -copyattrs AssemblyInfo.dll -a -r 重复发布后 bin 目录文件数:不会增多(.compiled 固定名称,App_Web_*.dll 合并为一个) |
6 | 不允许更新预编译站点,将每个文件夹输出合并到其自己的程序集,前缀 aspnet_compiler.exe -v / -p \Source -c \TempBuildDir aspnet_merge.exe \TempBuildDir -prefix 前缀 -copyattrs AssemblyInfo.dll -a 重复发布后 bin 目录文件数:.compiled 不会增多,App_Web_*.dll 增多 |
7 | 不允许更新预编译站点,将所有页和控件输出合并到单个程序集 aspnet_compiler.exe -v / -p \Source -c \TempBuildDir aspnet_merge.exe \TempBuildDir -w 程序集名称 -copyattrs AssemblyInfo.dll -a 重复发布后 bin 目录文件数:.compiled 不会增多,App_Web_*.dll 增多 |
bin 目录下,页面的程序集文件(App_Web_*.dll)增多的原因是编译后的文件名不固定,发布到会导致残留许多无用的程序集文件。
相比较,如果第 3 种能实现 FTP 稳定的增量上传的话是比较完美的(还有一个缺点是:如果页面有删除,目标 bin 内对应该页面的 .compiled 和 .dll 不会删除,这跟“允许更新预编译站点”是一个情况),那么第 4 种 或第 5 种也是不错的选择(同样有缺点:执行合并比较慢)。
测试一个有 300 个页面的项目,compiler 用时约 2 分钟,merge 用时约 5 分钟,发布用时约 4 分钟。
这里有个槽点,执行预编译和合并是佛系的,CPU 和磁盘使用率永远保持在最低水平。
所以如果是要经常修改的项目,那么建议选择“不合并”的第 3 种发布方式:
“视为库组件(删除 AppCode.compiled 文件)”:移除主代码程序集(App_Code 文件夹中的代码)的 .compiled 文件。 如果应用程序包含对主代码程序集的显式类型引用,则不要使用此选项。
补充:
不允许更新预编译站点发布后,因为前端页面没有内容,因此无法单独修改发布(单独发布一个页面后,在访问时不会生效!),只能全站发布,耗时较长;bin 目录有变动将导致使用 InProc 方式存储的 Session 丢失。
预编译的另一个优点是可以检查 .aspx / .cshtml 页面 C# 部分的错误(特别是命名空间和路径引用)。
改为预编译发布后,可以将服务器上残留的 .master / .ascx / .asax 删除,但不能删除 .aspx / .ashx /.config 等。
VS 发布到 FTP 经常会遗漏一些页面文件,不合并时会遗漏独立文件,合并后也会遗漏合并后的 .dll 的文件,合并的好处就是方便检查是否完全上传发布。
慎选“在发布前删除所有现有文件”!一旦勾选发布,世界就清静了,所有网友上传的图片附件以及网站运行产生的其它文件,消失得无影无踪。不管发布到文件系统还是发布到 FTP 都一样。当然,如果是先发布到文件系统,再通过 FileZilla 等 FTP 软件上传到服务器的,建议勾选此项。
.NET Core 应用程序部署:https://docs.microsoft.com/zh-cn/dotnet/core/deploying/index
由于上传文件时 bin 目录文件较多,理论上 bin 目录内的文件有任何改动都会重启应用池,而且 VS 是单线程上传的,导致期间网站访问缓慢,服务器 CPU 升高,我的做法是:发布到文件系统,再使用专用 FTP 工具上传,上传用时约半分钟(如果大小不同或源文件较新则覆盖文件)。还嫌慢?那就打包上传,解压覆盖。
关于本文研究对象的官方解释:高级预编译设置对话框
出现“未能加载文件或程序集“***”或它的某一个依赖项。试图加载格式不正确的程序。”的问题时,先用改用 Debug 方式发布会报详细错误,一般是 .aspx 等客户端页面有 C# 语法问题,注意提示报错的是 /obj/ 目录下的克隆文件,应更改原文件。排除错误后关闭所有页面,再使用 Release 方式发布。
2025年9月补充:因预编译发布后生成的文件时间都是系统最新时间,通过 FTP 上传到服务器时都会覆盖文件,可能导致杀毒软件进程 MsMpEng.exe 占用 CPU 过高。尝试选择不进行预编译,即取消“发布期间预编译”前的勾,这样发布的的文件时间都是文件本身的最后修改时间,重复发布不会更新这个时间,而且 bin 目录中也不会出现大量编译后的文件。这样通过 FTP 上传时只要设置“大小不同且文件较新则覆盖”就不会重复上传文件了,杀毒软件的工作量就能大大减少。缺点就是本文开头说的,每个页面的第一次打开会比较慢,而是非常慢。所以仍然需要勾选“发布期间预编译”,同时勾上“允许更新预编译站点”,这样 bin 目录中不会发现很多文件(合并不合并都一样),打开每个页面的第一次耗时也能在接受范围内。

一、显示信息的命令
console.log("normal"); // 用于输出普通信息 console.info("information"); // 用于输出提示性信息 console.error("error"); // 用于输出错误信息 console.warn("warn"); // 用于输出警示信息
二、点位符:字符(%s)、整数(%d或%i)、浮点数(%f)和对象(%o);
console.log("%s","string"); //字符(%s) console.log("%d年%d月%d日",2016,8,29); //整数(%d或%i) console.log("圆周率是%f",3.1415926); //浮点数(%f) var dog = {}; dog.name = "大毛"; dog.color = "黄色"; dog.sex = "母狗"; console.log("%o",dog); //对象(%o)
三、信息分组 (console.group(),console.groupEnd())
console.group("第一组信息"); console.log("第一组第一条:我的博客"); console.log("第一组第二条:CSDN"); console.groupEnd(); console.group("第二组信息"); console.log("第二组第一条:程序爱好者QQ群"); console.log("第二组第二条:欢迎你加入"); console.groupEnd();
四、将对象以树状结构展现 (console.dir()可以显示一个对象所有的属性和方法)
var info = { name : "Alan", age : "27", grilFriend : "nothing", getName : function(){ return this.name; } } console.dir(info);
五、显示某个节点的内容 (console.dirxml()用来显示网页的某个节点(node)所包含的html/xml代码)
var node = document.getElementById("info"); node.innerHTML += "<p>追加的元素显示吗</p>"; console.dirxml(node);
六、判断变量是否是真 (console.assert()用来判断一个表达式或变量是否为真,只有表达式为false时,才输出一条相应作息,并且抛出一个异常)
var testObj = false; console.assert(testObj, '当testObj为false时才输出!');
七、计时功能 (console.time()和console.timeEnd(),用来显示代码的运行时间)
console.time("控制台计时器"); for(var i = 0; i < 10000; i++){ for(var j = 0; j < 10000; j++){} } console.timeEnd("控制台计时器");
八、性能分析performance profile (就是分析程序各个部分的运行时间,找出瓶颈所在,使用的方法是console.profile()和console.proileEnd();)
function All(){ // alert(11); for(var i = 0; i < 10; i++){ funcA(100); } funcB(1000); } function funcA(count){ for(var i = 0; i < count; i++){}; } function funcB(count){ for(var i = 0; i < count; i++){}; } console.profile("性能分析器"); All(); console.profileEnd();
详细的信息在chrome控制台里的"profile"选项里查看
九、console.count()统计代码被执行的次数
function myFunction(){ console.count("myFunction 被执行的次数"); } myFunction(); //myFunction 被执行的次数: 1 myFunction(); //myFunction 被执行的次数: 2 myFunction(); //myFunction 被执行的次数: 3
十、keys和values,要在浏览器里输入
十一、console.table表格显示方法
var mytable = [ { name: "Alan", sex : "man", age : "27" }, { name: "Wu", sex : "gril", age : "28" }, { name: "Tao", sex : "man and gril", age : "29" } ] console.table(mytable);
十二、Chrome 控制台中原生支持类jQuery的选择器,也就是说你可以用$加上熟悉的css选择器来选择DOM节。
$("body"); //选择body节点
十三、copy通过此命令可以将在控制台获取到的内容复制到剪贴板
copy(document.body); //复制body copy(document.getElementById("info")); //复制某id元素的的节点
十四、$_命令返回最近一次表达式执行的结果,$0-$4代表了最近5个你选择过的DOM节点
十五、利用控制台输出文字,图片,以%c开头,后面的文字就打印的信息,后面一个参数就是样式属性;
console.log("请在邮件中注明%c 来自:console","font-size:16px;color:red;font-weight:bold;");
当我们用 ASP.NET Web API 作服务端接口时,如果客户端以 GET 方式请求的 URL 中,由于拼接错误导致“?”和“&”并列出现,会发生 400 Bad Request,那么需要在 IIS 中使用 URL 重写模块来纠正。
请求 URL 如:
http://www.abc.com/api/obj?&foo=bar
需要重写为:
http://www.abc.com/api/obj?foo=bar
打开 IIS 管理器中对应网站的 URL 重写,
添加空白规则。
匹配的 URL 不包含域名,如上述 URL 则匹配的范围是:
api/obj
不包含我们要查找的字符串 ?&,所以此处模式只能匹配所有:
.*
又因为重定向路径中需要包含这部分,所以用括号包裹,即:
(.*)
继续添加条件匹配:
条件输入:{QUERY_STRING},表示匹配查询字符串,
匹配的部分是“?”后面的字符串:
&foo=bar
那么可以填写模式:
^\&.*
因为 & 后面的部分仍然需要使用,所以用括号包裹:
^\&(.*)
“操作”中选择类型“重定向”,URL 填写:
{R:1}?{C:1}
其中 {R:1} 指代 api/obj,{C:1} 指代 foo=bar
取消“附加查询字符串”前面的勾
重定向类型在测试时可以选择 302 或 307,没问题后选择 301。
完成。
最终我们可以在网站的配置文件 web.config 中看到:
<rewrite>
<rules>
<rule name="uni-app-h5-replace-q" stopProcessing="true">
<match url="(.*)" />
<conditions>
<add input="{QUERY_STRING}" pattern="^\&(.*)" />
</conditions>
<action type="Redirect" url="{R:1}?{C:1}" appendQueryString="false" redirectType="Temporary" />
</rule>
</rules>
</rewrite>
我们要把这段代码复制到开发环境源代码的 web.config 中,以免发布网站时将我们设置好的配置覆盖掉。

本文不定时更新中……
收集了一些在开发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的解决方法,适合新手。
异常:
出现脚本错误或者未正确调用 Page()
原因:不小心删了第一行内容:<template>
异常:
模块编译失败:TypeError: Cannot read property 'for' of undefined
at fixDefaultIterator (D:\HBuilderX\plugins\uniapp\lib\mpvue-template-compiler\build.js:4277:24)
at mark (D:\HBuilderX\plugins\uniapp\lib\mpvue-template-compiler\build.js:4306:5)
at markComponent (D:\HBuilderX\plugins\uniapp\lib\mpvue-template-compiler\build.js:4371:5)
at baseCompile (D:\HBuilderX\plugins\uniapp\lib\mpvue-template-compiler\build.js:4384:15)
at compile (D:\HBuilderX\plugins\uniapp\lib\mpvue-template-compiler\build.js:4089:28)
at Object.module.exports (D:\HBuilderX\plugins\uniapp\lib\mpvue-loader\lib\template-compiler\index.js:43:18)
原因:新建的页面(简单模板)只有以下 3 个标签,须在 <template /> 中添加一些代码,如 <view />
<template>
</template>
<script>
</script>
<style>
</style>
异常:
模块编译失败:TypeError: Cannot read property 'toString' of undefined
at Object.preprocess (D:\HBuilderX\plugins\uniapp\lib\preprocess\lib\preprocess.js:56:15)
at Object.module.exports (D:\HBuilderX\plugins\uniapp\lib\preprocessor-loader.js:9:25)
原因:没有原因,纯抽风,HX 关掉再开就好了。
异常:
Cannot set property 'xxx' of undefined;at pages/... onLoad function;at api request success callback function
原因:属性未定义,例如
data() {
return {
item: { }
}
}
而直接赋值 this.item.abc.xxx = '123';
解决:
data() {
return {
item: {
abc: ''
}
}
}
问:page 页面怎样修改 tabBar?
答:官方文档未给出答案,百度了一圈也无果(2018-10-23),但有人说小程序的 setTabBarBadge() 方法设置角标是可以用的。
坑:
VM1694:1 获取 wx.getUserInfo 接口后续将不再出现授权弹窗,请注意升级
参考文档: https://developers.weixin.qq.com/community/develop/doc/0000a26e1aca6012e896a517556c01
填坑:放弃使用 uni.getUserInfo 接口来获取用户信息,uni.login 可返回用于换取 openid / unionid 的 code,参:uni.login、 code2Session
坑:字符搜索(当前目录)(Ctrl+Alt+F)搜不出所有结果
填坑:顾名思义他只搜索当前目录,即当前打开文件所在目录,而非我误认为的整个项目根目录。在“项目管理器”中选中要搜索字符的目录即可。
坑:uni.navigateTo() 或 uni.redirectTo() 没反应
填坑:这两个方法不允许跳转到 tabbar 页面,用 uni.switchTab() 代替。
坑:使用“Ctrl+/”快捷键弹出“QQ五笔小字典”窗口
解决:打开QQ五笔“属性设置”,切换到“快捷键设置”选项卡,把“五笔小字典”前的勾取消(即使该组合键是设置为Ctrl+?)。
坑:<rich-text /> 中的 <img /> 太大,超出屏幕宽度
填坑:用正则表达式给 <img /> 加上最大宽度
data.data.Content = data.data.Content.replace(/\<img/gi, '<img style="max-width:100%;height:auto" ');
坑:无法重命名或删除目录或文件
填坑一:“以管理员身份运行”HBuilder X 后再试。
填坑二:关闭微信开发者工具、各种手机和模拟器后再试。
填坑三:打开“任务管理器”,结束所有“node.exe”进程后再试。
坑:
thirdScriptError
sdk uncaught third Error
(intermediate value).$mount is not a function
TypeError: (intermediate value).$mount is not a function
Page[pages/xxxx/xxxx] not found. May be caused by: 1. Forgot to add page route in app.json. 2. Invoking Page() in async task.
Page is not constructed because it is not found.
填坑:关闭微信开发者工具、各种手机和模拟器后,删除“unpackage”目录。
坑:
Unexpected end of JSON input;at "pages/news/view" page lifeCycleMethod onLoad function
SyntaxError: Unexpected end of JSON input
填坑:给 uni.navigateTo() 的 url 传参时,如果简单地将对象序列化 JSON.stringify(item),那么如果内容中包含“=”等 url 特殊字符,就会发生在接收页面 onLoad() 中无法获取到完整的 json 对象,发生异常。
uni.navigateTo({
url: "../news/view?item=" + JSON.stringify(item)
})
所以应该把参数值编码:
uni.navigateTo({
url: "../news/view?item=" + escape(JSON.stringify(item))
})
如果是一般的 web 服务器来接收,那么会自动对参数进行解码,但 uni-app 不会,如果直接使用:
onLoad(e) {
this.item = JSON.parse(e.item);
}
会发生异常:
Unexpected token % in JSON at position 0;at "pages/news/view" page lifeCycleMethod onLoad function
SyntaxError: Unexpected token % in JSON at position 0
需要解码一次:
onLoad(e) {
this.item = JSON.parse(unescape(e.item));
}
需要注意的是,unescape(undefined) 会变成 'undefined',如果要判断是否 undefined,应是 unescape 之前。
坑:图片变形
填坑:mode="widthFix"
坑:页面如何向 tabBar 传参
填坑:全局或缓存
坑:编译为 H5 后,出现: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填坑:参阅
坑:编译为 H5 后,GET 请求的 URL 中出现“?&”
填坑 :客户端只求 DCloud 官方能够尽快修复这个 bug,IIS 端可以暂时用 URL 重写来防止报 400 错误,参此文。
坑:[system] errorHandler TypeError: Cannot read property 'forEach' of undefined
填坑:待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