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域名(非网站域名)、挂载磁盘(若有另购)、修改实例名称、主机名
设置阿里云(重要)
远程连接进入 ECS(若解析未生效可以先用 IP)(若新服默认使用 3389 端口,可先在安全组临时放行 3389 端口)
开启 Windows 防火墙(使用推荐设置)
Windows 更新、并在高级选项中开启(更新 Windows 时接收其它 Microsoft 产品的更新)
安装 IIS:服务器管理器-添加角色和功能-勾选“Web 服务器(IIS)”包括管理工具
建议勾选:
默认已勾选项
按需安装 IP 和域限制
跟踪(即“失败请求跟踪”)
请求监视器、日志记录工具、
按需安装 ASP
按需安装 ASP.NET 4.8(会同时勾选 .NET Extensibility 4.8、ISAPI 扩展、ISAPI 筛选器)
按需安装 WebSocket 协议
应用程序初始化(建议安装)
管理服务(用于 Web 部署)
细节:设置任务栏;设置桌面图标;个性化-颜色-勾选“标题栏和窗口边框”;设置输入法;
下载 URL 重写(文件名:rewrite_amd64_zh-CN.msi)
下载 MySQL Connector/NET(文件名:mysql-connector-net-8.0.19.msi)
下载 ASP.NET Core 运行时 Hosting Bundle(文件名:dotnet-hosting-*.*.*-win.exe)
下载 .NET 桌面运行时 Windows x64(文件名:windowsdesktop-runtime-*.*.*-win-x64.exe)
下载 Web Deploy(文件名:WebDeploy_amd64_zh-CN.msi)
服务:设置“ASP.NET State Service”自动启动
IIS 日志:路径(如 D:\wwwlogs),每小时(统一设置一个全局的就行了,不需要设置每个网站),按需勾选“使用本地时间进行文件命名和滚动更新”
IIS 导入证书:个人、允许导出证书。参
设置权限:设置网站所在分区(如 D 盘),安全,添加 IIS_IUSRS,全部拒绝(防止跨站)
添加用户:为每个网站创建用户(既能防止跨站,又能跟踪进程),密码不能改、不过期,仅隶属于 IIS_IUSRS,并添加到每个网站的根目录,若用户创建失败看这里。
创建网站:设置访问物理路径的用户;设置应用程序池的“标识”用户;编辑绑定:勾选需要服务器名称指示;检查域名是否绑全;设置写入目录;
重复上面两步
检查所有网站用户是否仅隶属于 IIS_IUSRS(在“组”页面双击 Users 和 IIS_IUSRS 查看成员)
在应用程序池列表页面检查 CLR 版本、管托管道模式和标识;在网站列表页面检查绑定和路径
设置“IP 地址和域限制”
废弃旧服时再次检查:IIS 中各功能设置、hosts、安装的应用程序、启动项、服务、防火墙等
解析各网站域名
其它:资源管理器-查看-选项-查看-去掉“始终显示图标,从不显示缩略图”前的勾
再次检查阿里云设置
在备份工具中添加该服务器的所有备份项
>> 关于域名解析
因各地域名解析生效时间不可控,一般国内域名 1 天内,国际域名 2 天内。
若网站数据库在 RDS、上传文件在 OSS,则解析 48 小时后直接停止原网站即可;(比较理想的)
文件上传到 ECS 的可使用 FTP 等工具定时同步文件,或直接停止原网站。(网友会遇到新文章中图片无法显示等问题)
还有一种方法是新网站提前解析一个备用域名,确保完全生效后再修改正式域名的解析,原网站无条件跳转到备用域名,如果数据库中有保存完整网址路径的,关闭原网站并解绑备用域名之后,进行批量替换。(缺点是可能会影响在搜索引擎的网站权重)
部分有定时器的网站要注意,如果两个网站的定时器都正常开启会导致意外的,需要停止其中一个网站的定时器。
当然每种方法都有优缺点,选择可以接受且方便的一种即可。
更多文章:
不知道从哪个版本的 Chrome 或 Edge 开始,我们无法通过 ctrl+v 快捷键将时间格式的字符串粘贴到 type 为 date 的 input 框中,我们想办法用 JS 来实现。
方式一、监听 paste 事件:
const input = document.querySelector('input[type="date"]');
input.addEventListener('paste', (event) => {
input.value = event.clipboardData.getData('text');
});
这段代码实现了从页面获取这个 input 元素,监听它的 paste 事件,然后将粘贴板的文本内容赋值给 input。
经测试,当焦点在“年”的位置时可以粘贴成功,但焦点在“月”或“日”上不会触发 paste 事件。
方式二、监听 keydown 事件:
const input = document.querySelector('input[type="date"]');
input.addEventListener('keydown', (event) => {
if ((navigator.platform.match("Mac") ? event.metaKey : event.ctrlKey) && event.key === 'v') {
event.preventDefault();
var clipboardData = (event.clipboardData || event.originalEvent.clipboardData);
input.value = clipboardData.getData('text');
}
});
测试发现报错误:
Uncaught TypeError: Cannot read properties of undefined (reading 'getData')
Uncaught TypeError: Cannot read properties of undefined (reading 'clipboardData')
看来 event 中没有 clipboardData 对象,改为从 window.navigator 获取:
const input = document.querySelector('input[type="date"]');
input.addEventListener('keydown', (event) => {
if ((navigator.platform.match("Mac") ? event.metaKey : event.ctrlKey) && event.key === 'v') {
event.preventDefault();
window.navigator.clipboard.readText().then(text => {
input.value = text;
});
}
});
缺点是需要用户授权:
仅第一次需要授权,如果用户拒绝,那么以后就默认拒绝了。
以上两种方式各有优缺点,选择一种适合你的方案就行。接下来继续完善。
兼容更多时间格式,并调整时区
<input type="date" /> 默认的日期格式是 yyyy-MM-dd,如果要兼容 yyyy-M-d 等格式,那么:
const parsedDate = new Date(text);
if (!isNaN(parsedDate.getTime())) {
input.value = parsedDate.toLocaleDateString('en-GB', { year: 'numeric', month: '2-digit', day: '2-digit' }).split('/').reverse().join('-');
}
以 text 为“2023-4-20”举例,先转为 Date,如果成功,再转为英国时间格式“20-04-2023”,以“/”分隔,逆序,再以“-”连接,就变成了“2023-04-20”。
当然如果希望支持中文的年月日,可以先用正则表达式替换一下:
text = text.replace(/\s*(\d{4})\s*年\s*(\d{1,2})\s*月\s*(\d{1,2})\s*日\s*/, "$1-$2-$3");
处理页面上的所有 <input type="date" />
const inputs = document.querySelectorAll('input[type="date"]');
inputs.forEach((input) => {
input.addEventListener(...);
});
封装为独立域
避免全局变量污染,使用 IIFE 函数表达式:
(function() {
// 将代码放在这里
})();
或者封装为函数,在 jQuery 的 ready 中,或 Vue 的 mounted 中调用。
在 Vue 中使用
如果将粘贴板的值直接赋值到 input.value,在 Vue 中是不能同步更新 v-model 绑定的变量的,所以需要直接赋值给变量:
<div id="app">
<input type="date" v-model="a" data-model="a" v-on:paste="fn_pasteToDateInput" />
{{a}}
</div>
<script src="https://unpkg.com/vue@3/dist/vue.global.js"></script>
<script>
const app = Vue.createApp({
data: function () {
return {
a: null,
}
},
methods: {
fn_pasteToDateInput: function (event) {
const text = event.clipboardData.getData('text');
const parsedDate = new Date(text);
if (!isNaN(parsedDate.getTime())) {
const att = event.target.getAttribute('data-model');
this[att] = parsedDate.toLocaleDateString('en-GB', { year: 'numeric', month: '2-digit', day: '2-digit' }).split('/').reverse().join('-');
}
},
}
});
const vm = app.mount('#app');
</script>
示例中 <input /> 添加了 data- 属性,值同 v-model,并使用 getAttribute() 获取,利用 this 对象的属性名赋值。
如果你的 a 中还有嵌套对象 b,那么 data- 属性填写 a.b,方法中以“.”分割逐级查找对象并赋值
let atts = att.split('.');
let target = this;
for (let i = 0; i < atts.length - 1; i++) {
target = target[atts[i]];
}
this.$set(target, atts[atts.length - 1], text);
制式参数 | 毫来波雷达 | 超声波雷达 | 激光雷达 | 红外传感器 | 光学成像 |
最大作用距离(m) | 1000 | 15 | 300 | 35 | 无法探知相关的距离、速度和角度信息 |
速度范围(km/h) | ≥1000 | ≤100 | ≥300 | ≤10 | |
径向运动 | 好 | 好 | 好 | 差 | |
切向运动 | 差 | 差 | 差 | 好 | |
静止测距 | 复杂 | 简单 | 简单 | 不能 | |
角度测量能力 | 较好 | 好 | 很好 | 不能 | |
环境限制因素 | 全天候、不易受环境影响 | 风、沙尘等 | 雨天 | 温度 | 光线 |
成本 | 中 | 低 | 高 | 低中 | |
穿透性 | 好 | 较长 | 较差 | 差 | |
优点 | 不受天气情况和夜间的影响。探测距离远 | 价格低、数据处理简单,体积小巧 | 测距精度高,方向性强,响应时间快,不受地面杂波干扰 | 成本低、夜间不受影响 | 成本适中,可实现道路目标的分辨与识别 |
缺点 | 成本较高。目标识别难度较大。可与摄像头互补使用。 | 易受天气和温度影响,最大测量距离一般只有几米 | 成本很高。不能全天候工作。遇浓雾、雨、雪天气无法工作 | 会受天气影响。只能探测到近距离的物体,难以识别出行人 | 与人眼一样会受到视野范围的影响 |
获取
在 NuGet 中搜索 ZXing.Net
简单示例
var qr = new ZXing.QrCode.QRCodeWriter();
var matrix = qr.encode("http://xoyozo.net/", ZXing.BarcodeFormat.QR_CODE, 200, 200);
var writer = new ZXing.BarcodeWriter()
{
Format = ZXing.BarcodeFormat.QR_CODE
};
Bitmap bitmap = writer.Write(matrix);
扩展示例
string content = "http://xoyozo.net/";
var hints = new Dictionary<ZXing.EncodeHintType, object>();
hints.Add(ZXing.EncodeHintType.ERROR_CORRECTION, ZXing.QrCode.Internal.ErrorCorrectionLevel.H); // 纠错级别
hints.Add(ZXing.EncodeHintType.CHARACTER_SET, Encoding.Default.WebName); // 编码:gb2312
hints.Add(ZXing.EncodeHintType.MARGIN, 0); // 出血码元数(标准为 4,美观为 2)
var qr = new ZXing.QrCode.QRCodeWriter();
var matrix = qr.encode(content, ZXing.BarcodeFormat.QR_CODE, 200, 200, hints);
var writer = new ZXing.BarcodeWriter()
{
Format = ZXing.BarcodeFormat.QR_CODE,
Renderer = new ZXing.Rendering.BitmapRenderer
{
Foreground = Color.Black, // 前景色(默认黑色)
Background = Color.White, // 背景色(默认白色)
},
};
Bitmap bitmap = writer.Write(matrix);
将 Bitmap 写入到流
Stream stream = new MemoryStream();
bitmap.Save(stream, ImageFormat.Png);
将 Bitmap 保存到磁盘
string path = "D:\wwwroot\upload\abc.png";
bitmap.Save(path, ImageFormat.Png);
更多
对比 ThoughtWorks.QRCode 和 ZXing.Net
获取
在 NuGet 中搜索 ThoughtWorks.QRCode
简单示例
var qr = new ThoughtWorks.QRCode.Codec.QRCodeEncoder();
Bitmap bitmap = qr.Encode("http://xoyozo.net/");
扩展示例
string content = "http://xoyozo.net/";
var qr = new ThoughtWorks.QRCode.Codec.QRCodeEncoder
{
// 纠错级别,L (7%)、M (15%)、Q (25%)、H (30%)
QRCodeErrorCorrect = ThoughtWorks.QRCode.Codec.QRCodeEncoder.ERROR_CORRECTION.H,
// 码元尺寸(像素)
QRCodeScale = 4,
// 前景色(默认黑色)
QRCodeForegroundColor = Color.Black,
// 背景色(默认白色)
QRCodeBackgroundColor = Color.White,
};
// 根据内容确定 Mode,参:http://en.wikipedia.org/wiki/QR_code#Storage
if (Regex.IsMatch(content, @"^\d+$"))
{
qr.QRCodeEncodeMode = ThoughtWorks.QRCode.Codec.QRCodeEncoder.ENCODE_MODE.NUMERIC;
}
else if (Regex.IsMatch(content, @"^[0-9A-Z $%*+-./:]+$"))
{
qr.QRCodeEncodeMode = ThoughtWorks.QRCode.Codec.QRCodeEncoder.ENCODE_MODE.ALPHA_NUMERIC;
}
else
{
qr.QRCodeEncodeMode = ThoughtWorks.QRCode.Codec.QRCodeEncoder.ENCODE_MODE.BYTE;
}
Bitmap bitmap = qr.Encode(content, Encoding.Default); // 编码,简体中文系统默认为 gb2312
裁切掉多余的 1 像素
ThoughtWorks.QRCode 生成的四周没有留白的二维码图片,其右边和下边分别会多出 1 像素,使用以下方法来调整图片大小
// 创建一个新的图片(宽度和高度各缩小 1 像素)
Bitmap bitmap2 = new Bitmap(bitmap.Size.Width - 1, bitmap.Size.Height - 1);
// 以新图片来绘图
Graphics g2 = Graphics.FromImage(bitmap2);
// 新旧图片绘制到新图片中(左上角对齐)
g2.DrawImage(bitmap, 0, 0);
将 Bitmap 写入到流
Stream stream = new MemoryStream();
bitmap.Save(stream, ImageFormat.Png);
若已裁切 1 像素,请修改为 bitmap2
将 Bitmap 保存到磁盘
string path = "D:\wwwroot\upload\abc.png";
bitmap.Save(path, ImageFormat.Png);
若已裁切 1 像素,请修改为 bitmap2
更多
对比 ThoughtWorks.QRCode 和 ZXing.Net
随着拥有多个硬线程CPU(超线程、双核)的普及,多线程和异步操作等并发程序设计方法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讨论。本文主要是想与园中各位高手一同探讨一下如何使用并发来最大化程序的性能。
多线程和异步操作的异同
多线程和异步操作两者都可以达到避免调用线程阻塞的目的,从而提高软件的可响应性。甚至有些时候我们就认为多线程和异步操作是等同的概念。但是,多线程和异步操作还是有一些区别的。而这些区别造成了使用多线程和异步操作的时机的区别。
异步操作的本质
所有的程序最终都会由计算机硬件来执行,所以为了更好的理解异步操作的本质,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它的硬件基础。 熟悉电脑硬件的朋友肯定对DMA这个词不陌生,硬盘、光驱的技术规格中都有明确DMA的模式指标,其实网卡、声卡、显卡也是有DMA功能的。DMA就是直接内存访问的意思,也就是说,拥有DMA功能的硬件在和内存进行数据交换的时候可以不消耗CPU资源。只要CPU在发起数据传输时发送一个指令,硬件就开始自己和内存交换数据,在传输完成之后硬件会触发一个中断来通知操作完成。这些无须消耗CPU时间的I/O操作正是异步操作的硬件基础。所以即使在DOS这样的单进程(而且无线程概念)系统中也同样可以发起异步的DMA操作。
线程的本质
线程不是一个计算机硬件的功能,而是操作系统提供的一种逻辑功能,线程本质上是进程中一段并发运行的代码,所以线程需要操作系统投入CPU资源来运行和调度。
异步操作的优缺点
因为异步操作无须额外的线程负担,并且使用回调的方式进行处理,在设计良好的情况下,处理函数可以不必使用共享变量(即使无法完全不用,最起码可以减少共享变量的数量),减少了死锁的可能。当然异步操作也并非完美无暇。编写异步操作的复杂程度较高,程序主要使用回调方式进行处理,与普通人的思维方式有些初入,而且难以调试。
多线程的优缺点
多线程的优点很明显,线程中的处理程序依然是顺序执行,符合普通人的思维习惯,所以编程简单。但是多线程的缺点也同样明显,线程的使用(滥用)会给系统带来上下文切换的额外负担。并且线程间的共享变量可能造成死锁的出现。
适用范围
在了解了线程与异步操作各自的优缺点之后,我们可以来探讨一下线程和异步的合理用途。我认为:当需要执行I/O操作时,使用异步操作比使用线程+同步I/O操作更合适。I/O操作不仅包括了直接的文件、网络的读写,还包括数据库操作、Web Service、HttpRequest以及.Net Remoting等跨进程的调用。
而线程的适用范围则是那种需要长时间CPU运算的场合,例如耗时较长的图形处理和算法执行。但是往往由于使用线程编程的简单和符合习惯,所以很多朋友往往会使用线程来执行耗时较长的I/O操作。这样在只有少数几个并发操作的时候还无伤大雅,如果需要处理大量的并发操作时就不合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