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P.NET Web API 返回 Unauthorized 401 未授权代码:
return Unauthorized(new AuthenticationHeaderValue("getUserInfo"));
响应的头部信息是这样的:
以微信小程序中获取 header 的 www-authenticate 为例,不同操作系统中获取的 key 是不一样的:
iOS:
Android:
微信开发者工具:
所以,小程序端获取该值,暂时使用以下代码吧:
let www_authenticate;
if (!www_authenticate) {
www_authenticate = res.header['Www-Authenticate']; // iOS
}
if (!www_authenticate) {
www_authenticate = res.header['WWW-Authenticate']; // Android / 微信开发者工具
}
if (!www_authenticate) {
www_authenticate = res.header['www-authenticate']; // ASP.NET Web API 原始输出
}
if (!www_authenticate) {
www_authenticate = res.header['WWW-AUTHENTICATE']; // 其它情况
}

思路:使用 SHOW PROCESSLIST 命令列出数据库当前的所有连接,筛选相关进程,使用 KILL 命令结束进程。
首先创建 SHOW PROCESSLIST 结果集的模型:
class ProcessItem
{
public int Id { get; set; }
public string User { get; set; }
public string db { get; set; }
public string Command { get; set; }
public int Time { get; set; }
}
查询、筛选、执行:
using (var db = new dbEntities())
{
foreach (var p in db.Database.SqlQuery<ProcessItem>("SHOW PROCESSLIST").ToList())
{
if (p.Id > 0 && p.User == "用户名" && p.db == "库名" && p.Command == "Sleep" /*&& p.Time >= minSecondsToExpire*/)
{
pids.Add(p.Id);
}
}
foreach (var pid in pids)
{
db.Database.ExecuteSqlCommand("KILL " + pid);
}
}


完整操作步骤如下:
安装 NuGet 包:
Microsoft.AspNet.Web.Optimization
打开
Views
目录(如果是应用于区域,则为区域的Views
目录)中的 web.config,在<namespaces />
节点中添加<add namespace="System.Web.Optimization" />
在
App_Start
目录中创建类文件BundleConfig.cs
,更改其命名空间为应用程序的默认命名空间(即移除.App_Start
),创建方法:public static void RegisterBundles(BundleCollection bundles) { bundles.Add(new StyleBundle("~/虚拟路径(不能有点)").Include("~/CSS文件路径")); bundles.Add(new ScriptBundle("~/虚拟路径(不能有点)").Include("~/JS文件路径")); }
虚拟路径应避免与页面访问路径相同。Include 可包含多个文件,效果是合并输出,注意引用的顺序。
打开
Global.asax
,在Application_Start()
事件中添加代码BundleTable.EnableOptimizations = true; // 该设置使在开发模式中实现压缩代码,不设置则仅在发布后压缩代码 BundleConfig.RegisterBundles(BundleTable.Bundles);
视图页面中引用样式表或脚本
@Styles.Render("~/CSS虚拟路径") @Scripts.Render("~/JS虚拟路径")
使用 Render 的好处是,ASP.NET 会自动给引用地址加上参数,可在更改脚本或样式表内容后更改这些参数使浏览器缓存立即失效。
如果你的项目中已经安装并使用 Bundle
,那么只需要参考第 4 步,将 BundleTable
的 EnableOptimixations
设为 true
。
以下是一些常见异常的解决方法:
The name 'Styles' does not exist in the current context
The name 'Scripts' does not exist in the current context
解决:参步骤 2。
引用的样式表或脚本不存在(报 404
错误)
解决:步骤 3 中的虚拟路径不规范。

获取控制器(Controller)名称
控制器的 Action 中
RouteData.Values["controller"].ToString()
或
RouteData.Route.GetRouteData(HttpContext).Values["controller"].ToString()
视图中
ViewContext.RouteData.Values["controller"].ToString()
或
ViewContext.RouteData.Route.GetRouteData(Context).Values["controller"].ToString()
公共方法中
HttpContext.Current.Request.RequestContext.RouteData.Values["controller"].ToString()
过滤器中
以 ActionFilterAttribute 为例,实现一个继承类,重写相关方法,在重写的方法中获取控制器名称
/// <summary>
/// 可用于检查用户是否已经登录(在 Action 之前执行)
/// </summary>
/// <param name="filterContext"></param>
public override void OnActionExecuting(ActionExecutingContext filterContext)
{
base.OnActionExecuting(filterContext);
string controller = filterContext.RouteData.Values["controller"].ToString();
}
获取 Action 名称
将以上代码中的 "controller" 替换成 "action" 即可获取 Action 名称。
获取区域(Area)名称
控制器的 Actione 中
RouteData.DataTokens["area"]?.ToString()
注意:应使用空传播运算符
获取所有 Action 参数
RouteData.Values
设置 CarPlay 车载
请按照以下步骤开始操作:
确保您所在的地区支持 CarPlay 车载,且您的汽车支持 CarPlay 车载。
启动您的汽车,然后确保 Siri 已打开。
将 iPhone 与汽车相连:
如果您的汽车支持通过 USB 连接线连接 CarPlay 车载,请将您的 iPhone 插接到车内的 USB 端口。这类 USB 端口可能标有 CarPlay 车载图标或智能手机图标。
如果您的汽车支持无线 CarPlay 车载,请按住方向盘上的语音命令按钮。确保您的立体声系统处于无线或蓝牙模式。然后,在您的 iPhone 上前往“设置”>“通用”>“CarPlay 车载”,轻点“可用的汽车”,然后选择您的汽车。请查看您的汽车使用手册,以了解更多信息。
百度地图 | 天地图 | |
初始化地图 | var map = new BMap.Map("allmap"); | var map = new T.Map("allmap"); |
将覆盖物添加到地图 | addOverlay(overlay: Overlay) | addOverLay(overlay:OverLay) |
从 Map 的 click 事件中获取坐标点 | map.addEventListener("click", function (e) { Point = e.point; } | map.addEventListener("click", function (e) { LngLat = e.lnglat; } |
坐标点 | new BMap.Point(lng: Number, lat: Number) | new T.LngLat(lng: Numbe, lat: Number) |
像素点 | new BMap.Pixel(x: Number, y: Number) | new T.Point(x: Number, y: Number) |
文本标注 |
|
|
设置文本标注样式 | setStyle(styles: Object) | 每个样式使用单独的 set 方法实现 |
图像标注 |
|
|
为图像标注添加文本标注 | Marker.setLabel(label: Label) | 无。 可借用 title(鼠标掠过显示)属性来实现,并通过 Marker.options.title 来获取值 |
从图像标注获取坐标点 | Point = Marker.getPosition(); | LngLat = Marker.getLngLat(); |
绘制折线 |
|
|
绘制多边形 |
|
|
设置多边形的点数组 | Polygon.setPath(points: Array<Point>) | Polyline.setLngLats(lnglats: Array<LngLat>) |
设置地图视野 | Map.setViewport(view: Array<Point> | Viewport, viewportOptions: ViewportOptions) | Map.setViewport(view: Array<LngLat>) |

之前已经介绍了百度编辑器在 ASP.NET 环境下的配置,本文继续补充改进其将图片等附件上传到阿里云 OSS。
首先从阿里云控制台下载相关 SDK,并阅读相关的 API 文档。链接:https://promotion.aliyun.com/ntms/act/ossdoclist.html
改造上传代码
打开文件 UploadHandler.cs,在 Process() 方法中找到:
File.WriteAllBytes(localPath, uploadFileBytes);
在其下方插入代码:
client.PutObject(bucketName, "upload/ueditor/" + savePath, localPath);
实现图标按钮上传和 HTML5 拖放上传。
PutObject() 的第 2 个参数是 OSS 中的图片路径,第 3 个参数是图片在网站目录下的磁盘路径。
打开文件 CrawlerHandler.cs,在 Fetch() 方法中找到:
File.WriteAllBytes(savePath, bytes);
在其下方插入代码:
client.PutObject(bucketName, "upload/ueditor/" + ServerUrl, savePath);
实现粘贴板图片上传。
同样注意两个参数变量。
修改路径前缀
上传成功后,编辑器会拼装路径到 HTML 代码中,这个前缀是在 config.json 文件中配置的,具体找到以 UrlPrefix
结尾的属性,如 imageUrlPrefix
,进行相应的修改即可:
"imageUrlPrefix": "//oss.xoyozo.net/upload/ueditor/", /* 图片访问路径前缀 */
路径以“//”开头能更好地兼容 https。

传统的 LIKE 模糊查询(前置百分号)无法利用索引,特别是多个关键词 OR,或在多个字段中 LIKE,更是效率低下。本文研究对文章进行分词以提高检索的准确度和查询效率。
根据自己的编程语言选择一款合适的中文分词组件,我在 ASP.NET 平台下选择了 jieba.NET。
设想的步骤:
分别对文章标题、标签、正文进行分词,保存到一张分词表上。该表把“文章 ID”和“词语”设为联合主键,用 3 个字段记录该词语分别在标题、标签、正文中出现的次数,另外还可以按需要添加文章分类 ID、文章创建时间等字段。
当用户输入关键词进行检索时,先将关键词分词,在分词表中用 in 语法查询到所有相关的记录;
使用 group by 语法对查询结果按文章 ID 分组;
关键在排序上,理想的排序是:
a. 先按搜索关键词中不同词语的出现量排序,即:若搜索关键词分词后是 3 个词语,那么全部包含这 3 个词的文章优先,只匹配其中 2 个词语的其次;
b. 再按搜索关键词在文中累计出现的次数排序(考虑权重),即:我们先假定标题和标签的分词权重为 5(意思是一个分词在标题中出现 1 次相当于在正文中出现 5 次),那么累加每个分词在标题、标签、正文的权重次数,得分高的优先;
c. 再进一步考虑文章的发布时间,即将文章的发布时间距离最早一篇文章的发布时间(或一个较早的固定日期)相隔的天数,乘以一个系数加入到权重中,这个系数按不同文章分类(场景)不同,比如新闻类的大一点,情感类的小一点)。乘以系数时一篇文章只加权一次,不要加权到每个分词。
d. 根据需求还可以加入文章热度(阅读数)的权重。
根据上述逻辑对一个有 18 万篇文章的内容管理系统进行改造,循环所有文章进行分词统计,得到一张包含 5 千万条记录的分词表(系统中部分文章只有标题、标签和外链,没有正文,否则更多)。
由于查询中包含 in、group by、count、sum、运算等,再若分类是无级限的,即文章分类 ID 也是 in 查询,然后分页,即使创建索引,效率也只能呵呵了。
简化:
不对正文进行分词;
不按权重进行排序;
那么分词表的记录数降到 250 万条,同样用 in 查询分词,先按搜索关键词中不同词语的出现量排序,再按发布时间排序,分页后获得一页的文章 ID 集合,再去文章表中 in 获取详细信息(注意保持一页中的排序)。
添加相关索引后,查询一个包含 3 个分词的关键词仅需十几毫秒。因为 in 的内容比较离散,所以索引的利用率比较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