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和使用 ASP.NET Web API 之前,最好先对 RESTful 有所了解。它是一种软件架构风格、设计风格,而不是标准。
推荐视频教程:https://www.imooc.com/learn/811
讲师:会飞的鱼Xia
需时:2小时25分
REST API 测试工具:
在 Chrome 网上应用店中搜索:Restlet Client
或网站 https://client.restlet.com
>>> 资源路径
SCHEME :// HOST [ ":" PORT ] [ PATH [ "?" QUERY ]]
其中 PATH 中的资源名称应该使用复数名词,举例:
GET https://xoyozo.net/api/Articles/{id}
POST https://xoyozo.net/api/Articles
>>> HTTP verb(对应 CURD 操作):
方法 | 功能 | ASP.NET Web API 接口返回类型(一般的) |
---|---|---|
GET | 取一个或多个资源 | T 或 IEnumerable<T> |
POST | 增加一个资源 | T |
PUT | 修改一个资源 | T |
DELETE | 删除一个资源 | void |
PATCH | 更新一个资源(资源的部分属性) | |
HEAD | 获取报头 | |
OPTIONS | 查询服务器性能或资源相关选项和需求 |
>>> 过滤信息:
如分页、搜索等
>>> 常用状态码:
200 | OK | 指示请求已成功 |
201 | Created | 资源创建成功(常见用例是一个 PUT 请求的结果) |
202 | Accepted | 该请求已被接收但尚未起作用。它是非承诺的,这意味着HTTP中没有办法稍后发送指示处理请求结果的异步响应。 |
204 | No Content | 成功 PUT(修改)或 DELETE(删除)一个资源后返回空内容(ASP.NET Web API 中将接口返回类型设置为 void 即可) |
400 | Bad Request | 服务器无法理解请求(如必填项未填、内容超长、分页大小超限等),幂等 |
401 | Unauthorized | 未授权(如用户未登录时执行了须要登录才能执行的操作),通俗地讲,是服务器告诉你,“你没有通过身份验证 - 根本没有进行身份验证或验证不正确 - 但请重新进行身份验证并再试一次。”这是暂时的,服务器要求你在获得授权后再试一次。 |
403 | Forbidden | 服务器理解请求但拒绝授权(是永久禁止的并且与应用程序逻辑相关联(如不正确的密码、尝试删除其它用户发表的文章)、IP 被禁止等),通俗地讲,是服务器告诉你,“我很抱歉。我知道你是谁 - 我相信你说你是谁 - 但你只是没有权限访问此资源。” |
404 | Not Found | 找不到请求的资源(指资源不存在,如果找到但无权访问则应返回 403) |
405 | Method Not Allowed | 请求方法被禁用(HTTP 动词) |
500 | Internal Server Error | 服务器遇到阻止它履行请求的意外情况(如数据库连接失败) |
503 | Service Unavailable | 服务器尚未准备好处理请求(常见原因是服务器因维护或重载而停机,这是临时的,可用于在单线程处理事务时遇到被锁定时的响应,如抽奖活动、抢楼活动,防止因并发导致逻辑错误) |
>> 错误处理:
C# 例:throw new HttpResponseException(HttpStatusCode.NotFound);
PHP 例:throw new Exception('文章不存在', 404);
>>> 返回结果:
JSON/XML
不要返回密码等机密字段
>>> 其它:
身份验证窗口(浏览器弹窗,类似 alert,非页面表单),明文传输,安全性不高,不建议使用。实现:
在 Headers 中添加 Authorization:Basic “用户名:密码”的 Base64 编码
本文不定时更新中……
收集了一些在开发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的解决方法,适合新手。
异常:
出现脚本错误或者未正确调用 Page()
原因:不小心删了第一行内容:<template>
异常:
模块编译失败:TypeError: Cannot read property 'for' of undefined
at fixDefaultIterator (D:\HBuilderX\plugins\uniapp\lib\mpvue-template-compiler\build.js:4277:24)
at mark (D:\HBuilderX\plugins\uniapp\lib\mpvue-template-compiler\build.js:4306:5)
at markComponent (D:\HBuilderX\plugins\uniapp\lib\mpvue-template-compiler\build.js:4371:5)
at baseCompile (D:\HBuilderX\plugins\uniapp\lib\mpvue-template-compiler\build.js:4384:15)
at compile (D:\HBuilderX\plugins\uniapp\lib\mpvue-template-compiler\build.js:4089:28)
at Object.module.exports (D:\HBuilderX\plugins\uniapp\lib\mpvue-loader\lib\template-compiler\index.js:43:18)
原因:新建的页面(简单模板)只有以下 3 个标签,须在 <template /> 中添加一些代码,如 <view />
<template>
</template>
<script>
</script>
<style>
</style>
异常:
模块编译失败:TypeError: Cannot read property 'toString' of undefined
at Object.preprocess (D:\HBuilderX\plugins\uniapp\lib\preprocess\lib\preprocess.js:56:15)
at Object.module.exports (D:\HBuilderX\plugins\uniapp\lib\preprocessor-loader.js:9:25)
原因:没有原因,纯抽风,HX 关掉再开就好了。
异常:
Cannot set property 'xxx' of undefined;at pages/... onLoad function;at api request success callback function
原因:属性未定义,例如
data() {
return {
item: { }
}
}
而直接赋值 this.item.abc.xxx = '123';
解决:
data() {
return {
item: {
abc: ''
}
}
}
问:page 页面怎样修改 tabBar?
答:官方文档未给出答案,百度了一圈也无果(2018-10-23),但有人说小程序的 setTabBarBadge() 方法设置角标是可以用的。
坑:
VM1694:1 获取 wx.getUserInfo 接口后续将不再出现授权弹窗,请注意升级
参考文档: https://developers.weixin.qq.com/community/develop/doc/0000a26e1aca6012e896a517556c01
填坑:放弃使用 uni.getUserInfo 接口来获取用户信息,uni.login 可返回用于换取 openid / unionid 的 code,参:uni.login、 code2Session
坑:字符搜索(当前目录)(Ctrl+Alt+F)搜不出所有结果
填坑:顾名思义他只搜索当前目录,即当前打开文件所在目录,而非我误认为的整个项目根目录。在“项目管理器”中选中要搜索字符的目录即可。
坑:uni.navigateTo() 或 uni.redirectTo() 没反应
填坑:这两个方法不允许跳转到 tabbar 页面,用 uni.switchTab() 代替。
坑:使用“Ctrl+/”快捷键弹出“QQ五笔小字典”窗口
解决:打开QQ五笔“属性设置”,切换到“快捷键设置”选项卡,把“五笔小字典”前的勾取消(即使该组合键是设置为Ctrl+?)。
坑:<rich-text /> 中的 <img /> 太大,超出屏幕宽度
填坑:用正则表达式给 <img /> 加上最大宽度
data.data.Content = data.data.Content.replace(/\<img/gi, '<img style="max-width:100%;height:auto" ');
坑:无法重命名或删除目录或文件
填坑一:“以管理员身份运行”HBuilder X 后再试。
填坑二:关闭微信开发者工具、各种手机和模拟器后再试。
填坑三:打开“任务管理器”,结束所有“node.exe”进程后再试。
坑:
thirdScriptError
sdk uncaught third Error
(intermediate value).$mount is not a function
TypeError: (intermediate value).$mount is not a function
Page[pages/xxxx/xxxx] not found. May be caused by: 1. Forgot to add page route in app.json. 2. Invoking Page() in async task.
Page is not constructed because it is not found.
填坑:关闭微信开发者工具、各种手机和模拟器后,删除“unpackage”目录。
坑:
Unexpected end of JSON input;at "pages/news/view" page lifeCycleMethod onLoad function
SyntaxError: Unexpected end of JSON input
填坑:给 uni.navigateTo() 的 url 传参时,如果简单地将对象序列化 JSON.stringify(item),那么如果内容中包含“=”等 url 特殊字符,就会发生在接收页面 onLoad() 中无法获取到完整的 json 对象,发生异常。
uni.navigateTo({
url: "../news/view?item=" + JSON.stringify(item)
})
所以应该把参数值编码:
uni.navigateTo({
url: "../news/view?item=" + escape(JSON.stringify(item))
})
如果是一般的 web 服务器来接收,那么会自动对参数进行解码,但 uni-app 不会,如果直接使用:
onLoad(e) {
this.item = JSON.parse(e.item);
}
会发生异常:
Unexpected token % in JSON at position 0;at "pages/news/view" page lifeCycleMethod onLoad function
SyntaxError: Unexpected token % in JSON at position 0
需要解码一次:
onLoad(e) {
this.item = JSON.parse(unescape(e.item));
}
需要注意的是,unescape(undefined) 会变成 'undefined',如果要判断是否 undefined,应是 unescape 之前。
坑:图片变形
填坑:mode="widthFix"
坑:页面如何向 tabBar 传参
填坑:全局或缓存
坑:编译为 H5 后,出现: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填坑:参阅
坑:编译为 H5 后,GET 请求的 URL 中出现“?&”
填坑 :客户端只求 DCloud 官方能够尽快修复这个 bug,IIS 端可以暂时用 URL 重写来防止报 400 错误,参此文。
坑:[system] errorHandler TypeError: Cannot read property 'forEach' of undefined
填坑:待填
前言:
本文适合 6.x 环境,8.x 请结合参考:如何升级 ASP.NET 项目 MySql.Data 和 Connector/NET 至 8.0.x
使用 ASP.NET Core 的同学请移步:ASP.NET Core 使用 DBFirst 模式连接 MySQL 数据库
安装
开发环境
软件安装:
MySQL for Visual Studio - 用于在 Visual Studio 中连接 MySQL 数据库
Connector/NET - ADO.NET 托管提供程序
Nuget 中搜索安装 MySql.Data 和 MySql.Data.Entity
版本选择:
MySQL for Visual Studio 最新版
Connector/NET 版本必须与 MySql.Data 和 MySql.Data.Entity 版本相同,否则会出现 MySql.Data.MySqlClient.MySqlConnection 无法强制转换的错误
生产环境
软件安装:
MySQL Server - 数据库
Connector/NET - ADO.NET 托管提供程序
版本选择:
MySQL Server 最新版
Connector/NET 应与项目中使用的 MySql.Data 和 MySql.Data.Entity 版本一致。(某些项目在确保 Web.config 的 MySql.Data 版本号与 MySql.Data 和 MySql.Data.Entity 版本一致的前提下,允许服务端的 Connector/NET 小版本略低于 MySql.Data 和 MySql.Data.Entity 版本,某些项目允许安装比 MySql.Data 和 MySql.Data.Entity 版本略高的 Connector/NET 版本,为确保不出问题,严格要求版本全部一致)
升级
MySQL for Visual Studio:直接更新至最新版
MySQL Server:直接更新至最新版
MySql.Data 和 MySql.Data.Entity:升级至两者共有的新版本,更改 Web.config 中 MySql.Data 的版本号,并更新开发环境和生产环境的 Connector/NET 至相同版本(详细步骤见下方说明)
Connector/NET:视是否有相同版本的 MySql.Data 和 MySql.Data.Entity,若有,同时升级。(详细步骤见下方说明)
关于 Connector/NET 和 MySql.Data 及 MySql.Data.Entity 版本一致的说明:
某些项目在确保 Web.config 的 MySql.Data 版本号与 MySql.Data 和 MySql.Data.Entity 版本一致的前提下,允许服务端的 Connector/NET 小版本略低于 MySql.Data 和 MySql.Data.Entity 版本;
某些项目允许安装比 MySql.Data 和 MySql.Data.Entity 版本略高的 Connector/NET 版本;
为确保不出问题,严格要求版本全部一致。
但服务器上同时运行多个项目,一旦出现问题涉及面就很广,为了尽量减少影响,列出下面的升级步骤:
升级开发环境的 Connector/NET
升级各项目的 MySql.Data 和 MySql.Data.Entity
更改 Web.config 中关于 MySql.Data 的版本号(若未自动更新,项目中搜索原版本号即可)
测试运行各项目
同时发布各项目,同时升级服务器上的 Connector/NET(升级 Connector/NET 仅需几十秒)
部分项目需要删除并重新上传 bin 目录才能生效
尽管如此,发布成功以后还是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导致无法正常打开,须要有针对性地去解决,所以升级还是要趁夜深人静的时候进行
本文未完成,部分测试方法、条件或结果可能有误,请谨慎参考! :)
本文基于 MySQL 的 InnoDB BTREE 方法的索引进行测试。
以一张包含 2000 万条记录的表做实验:
CREATE TABLE `dt_read` (
`id` int(11)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time` datetime(0) NOT NULL,
`a_id` int(11) NOT NULL,
PRIMARY KEY (`id`) USING BTREE
);
这张表是用于记录文章点击量的,
`id` 为主键,int(11) 自增;
`time` 为非空 datetime,表示文章打开时间,测试数据是从 2017-03-11 至 2018-04-28;
`a_id` 为非空 int(11),表示文章 ID,在此表中不唯一,测试数据是从 1 至 260218。
体验“全表扫描”
首先来体验一下什么是全表扫描,执行下面语句:
SELECT * FROM `dt_read` WHERE `time` < '2020-1-1' LIMIT 10
> 时间: 0.012s
SELECT * FROM `dt_read` WHERE `time` < '2000-1-1' LIMIT 10
> 时间: 7.317s
表中数据是按主键从小到大排列的,当查询条件为 `time` < '2020-1-1' 时,能很快地从表的前端找到 10 条满足条件的数据,所以不再继续判断后面的记录,立刻返回结果,耗时 0.012 秒;但当条件改为 `time` < '2000-1-1' 时,同样逐条判断,直到最后一条也没有找到,这种情况就是所谓的“全表扫描”,耗时 7 秒。
索引对 ORDER BY 的 ASC 和 DESC 的影响
我们给 `time` 建一个索引,同样执行刚才需要全表扫描的语句:
SELECT * FROM `dt_read` WHERE `time` < '2000-1-1' LIMIT 10
> 时间: 0.012s
创建 `time` 的索引后,相当于生成了一张按 `time` 字段排列的新表,这时 MySQL 就能够很快地定位并找到符合条件的记录,避免了全表扫描。
试试按 `time` 倒序排:
SELECT * FROM `dt_read` WHERE `time` < '2000-1-1' ORDER BY `time` DESC LIMIT 10
> 时间: 0.013s
结论:索引对 ORDER BY 的顺序(ASC)和倒序(DESC)都是有效的。
索引字段的次序对 WHERE 和 ORDER BY 的影响
删除所有索引,创建一个新的索引,字段依次为 `time`, `a_id`。
分别执行以下查询:
SELECT * FROM `dt_read` WHERE `time` < '2000-1-1' AND `a_id` < 0 LIMIT 10
> 时间: 0.013s
SELECT * FROM `dt_read` WHERE `a_id` < 0 AND `time` < '2000-1-1' LIMIT 10
> 时间: 0.013s
结论:MySQL 会自动优化 WHERE 条件的次序来匹配最合适的索引。
但在 ORDER BY 中却不是这么回事了:
SELECT * FROM `dt_read` ORDER BY `time`, `a_id` LIMIT 10
> 时间: 0.013s
SELECT * FROM `dt_read` ORDER BY `a_id`, `time` LIMIT 10
> 时间: 14.066s
原因也很好理解,对两个字段进行排序,先后次序肯定会影响结果集,因此只能以 SQL 语句指定的字段次序来 ORDER BY,这样,按索引的字段次序进行 ORDER BY 查询无疑是更快的。
索引中的字段必须依次使用
保持上例创建的索引不变,即 `time`, `a_id`。
SELECT * FROM `dt_read` WHERE `time` < '2000-1-1' AND `a_id` < 0 LIMIT 10
> 时间: 0.013s
SELECT * FROM `dt_read` WHERE `a_id` < 0 LIMIT 10
> 时间: 6.438s
上句合理利用了索引的字段,而下句跳过了 `time`,直接 WHERE 了 `a_id`,这是不受该索引支持的。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这张由索引生成的虚拟表,其实就是一张普通的平面二维表格,按索引指定的字段次序进行了排序,所以全表中仅仅是索引指定的第一个字段是按大小排列的,第二个字段是在第一个字段值相同的区域内按大小排列,后同。所以,跳过索引指定的第一个字段直接对第二个字段进行检索,是无法应用该索引的。这个结论也同样也体现在 ORDER BY 语句中:
SELECT * FROM `dt_read` ORDER BY `time`, `a_id` LIMIT 10
> 时间: 0.013s
SELECT * FROM `dt_read` ORDER BY `a_id` LIMIT 10
> 时间: 29.566s
WHERE 和 ORDER BY 混合
保持上例创建的索引不变,即 `time`, `a_id`。
先来执行这两句:
SELECT * FROM `dt_read` ORDER BY `a_id` LIMIT 10
> 时间: 12.29s
SELECT * FROM `dt_read` WHERE `time` < '2000-1-1' ORDER BY `a_id` LIMIT 10
> 时间: 0.013s
仅仅 WHERE 了一个 `time`,对 ORDER BY `a_id` 的效率却有质的提升,是因为 WHERE 中的 `time` 和 ORDER BY 中的 `a_id` 一起找到了索引吗?答案是否定的。
我们把时间改大,让它能马上找到符合条件的数据:
SELECT * FROM `dt_read` WHERE `time` < '2020-1-1' ORDER BY `a_id` LIMIT 10
> 时间: 22.34s
为什么这个语句就不走索引了呢?
其实,一个简单的 SELECT 查询语句,首先执行 WHERE,然后 ORDER BY,最后是 LIMIT。每一步都独自去找了索引,而非 WHERE 和 ORDER BY 混在一起去找索引。必须保证每一步是快的,最终才是快的。
当 `time` < '2000-1-1' 时,WHERE 用到了索引,所以很快,ORDER BY 却没有用到索引,但为什么也很快呢?因为 WHERE 的结果集非常小(示例中为 0 条)。
当 `time` < '2020-1-1' 时,WHERE 也用到了索引,但其结果集非常大(示例中为所有记录),再 ORDER BY `a_id` 就非常慢了,因为我们没有创建以 `a_id` 开头的索引。
现在把索引改成只有 `time` 一个字段。
SELECT * FROM `dt_read` WHERE `time` < '2020-1-1' ORDER BY `a_id` LIMIT 10
> 时间: 6.033s
因为索引里有 `
SELECT * FROM `dt_read` WHERE `time` < '2000-1-1' ORDER BY `a_id` LIMIT 10
> 时间: 0.013s
SELECT * FROM `dt_read` WHERE `a_id` < 0 ORDER BY `time` LIMIT 10
> 时间: 6.033s
第二句先 WHERE `a_id`,后 ORDER BY `time` 是不能匹配所建的索引的。
索引中的字段越多越好
分别在创建索引(`time`)和索引(`time`, `a_id`)的情况下执行下面语句:
本例使用 ORDER BY 而不是 WHERE 来测试是因为,在 WHERE 的多个条件下,如果符合前一条件的筛选结果集过小会导致判断第二条件时数据量不足,无法判断索引是否起作用。
SELECT * FROM `dt_read` ORDER BY `time` LIMIT 10
仅创建索引(`time`)的情况下:
> 时间: 0.013s
仅创建索引(`time`, `a_id`)的情况下:
> 时间: 0.013s
SELECT * FROM `dt_read` ORDER BY `time`, `a_id` LIMIT 10
仅创建索引(`time`)的情况下:
> 时间: 15.015s
仅创建索引(`time`, `a_id`)的情况下:
> 时间: 0.014s
可以看到,在索引字段依次使用的前提下,索引字段数不少于查询字段数才能避免全表扫描。
虽然索引中的字段越多越好,但必须依次使用,否则也是无效索引。
索引对 INSERT / UPDATE / DELETE 的效率影响
分别在创建索引(`time`)和索引(`time`, `a_id`)的情况下执行下面语句:
INSERT INTO `dt_read` (`time`, `a_id`) VALUES ('2018-4-28', 260218)
不建索引的情况下:
> 时间: 0.01s
仅创建索引(`time`)的情况下:
> 时间: 0.01s
同时创建索引(`time`)和索引(`time`, `a_id`)的情况下:
> 时间: 0.01s
UPDATE `dt_read` SET `time` = '2018-4-28' WHERE `id` = 20000000(注:存在该 id 值的记录)
不建索引的情况下:
> 时间: 0.01s
仅创建索引(`time`)的情况下:
> 时间: 0.01s
同时创建索引(`time`)和索引(`time`, `a_id`)的情况下:
> 时间: 0.01s
虽然在 INSERT / UPDATE / DELETE 时数据库会更新索引,但从实测数据来看,索引对其效率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一些误区
“in 语法效率很低”?
in 语法也是应用索引的,网传 in 会比一个一个 WHERE OR 要慢得多的说法是不靠谱的。in 主键和 in 索引同理。
另外:
对于字符串类型,LIKE '%abc%' 是不能应用索引的,但 LIKE 'abc%' 可以。更多关于字符串类型的索引,请查阅全文索引(FULLTEXT)。
索引的字段是可以指定长度的,类似字符串索引指定前面若干唯一字符就可以优化效率。
本文系个人实践总结,欢迎批评指正!
首先要有个工行U盾,一台手机。
苹果用户在 App Store 中搜索 中国工商银行 和 工商银行通用U盾。
安卓用户从 m.icbc.com.cn 网站下载安装客户端。
以 iPhone 为例:
打开工行U盾 App,选择U盾厂商(我的是“天地融”,无法确定的可以在此查询)
把U盾插入手机的耳机孔,状态显示“已连接”
此时点击“查看证书”提示未安装证书
打开中国工商银行 App,进入:我的 - 安全中心 - 支付管理 - 安全介质管理 - U盾证书下载
依照提示安装证书
现在可以愉快地大额转账啦!
获取
在 NuGet 中搜索 ZXing.Net
简单示例
var qr = new ZXing.QrCode.QRCodeWriter();
var matrix = qr.encode("http://xoyozo.net/", ZXing.BarcodeFormat.QR_CODE, 200, 200);
var writer = new ZXing.BarcodeWriter()
{
Format = ZXing.BarcodeFormat.QR_CODE
};
Bitmap bitmap = writer.Write(matrix);
扩展示例
string content = "http://xoyozo.net/";
var hints = new Dictionary<ZXing.EncodeHintType, object>();
hints.Add(ZXing.EncodeHintType.ERROR_CORRECTION, ZXing.QrCode.Internal.ErrorCorrectionLevel.H); // 纠错级别
hints.Add(ZXing.EncodeHintType.CHARACTER_SET, Encoding.Default.WebName); // 编码:gb2312
hints.Add(ZXing.EncodeHintType.MARGIN, 0); // 出血码元数(标准为 4,美观为 2)
var qr = new ZXing.QrCode.QRCodeWriter();
var matrix = qr.encode(content, ZXing.BarcodeFormat.QR_CODE, 200, 200, hints);
var writer = new ZXing.BarcodeWriter()
{
Format = ZXing.BarcodeFormat.QR_CODE,
Renderer = new ZXing.Rendering.BitmapRenderer
{
Foreground = Color.Black, // 前景色(默认黑色)
Background = Color.White, // 背景色(默认白色)
},
};
Bitmap bitmap = writer.Write(matrix);
将 Bitmap 写入到流
Stream stream = new MemoryStream();
bitmap.Save(stream, ImageFormat.Png);
将 Bitmap 保存到磁盘
string path = "D:\wwwroot\upload\abc.png";
bitmap.Save(path, ImageFormat.Png);
更多
对比 ThoughtWorks.QRCode 和 ZXing.Net
获取
在 NuGet 中搜索 ThoughtWorks.QRCode
简单示例
var qr = new ThoughtWorks.QRCode.Codec.QRCodeEncoder();
Bitmap bitmap = qr.Encode("http://xoyozo.net/");
扩展示例
string content = "http://xoyozo.net/";
var qr = new ThoughtWorks.QRCode.Codec.QRCodeEncoder
{
// 纠错级别,L (7%)、M (15%)、Q (25%)、H (30%)
QRCodeErrorCorrect = ThoughtWorks.QRCode.Codec.QRCodeEncoder.ERROR_CORRECTION.H,
// 码元尺寸(像素)
QRCodeScale = 4,
// 前景色(默认黑色)
QRCodeForegroundColor = Color.Black,
// 背景色(默认白色)
QRCodeBackgroundColor = Color.White,
};
// 根据内容确定 Mode,参:http://en.wikipedia.org/wiki/QR_code#Storage
if (Regex.IsMatch(content, @"^\d+$"))
{
qr.QRCodeEncodeMode = ThoughtWorks.QRCode.Codec.QRCodeEncoder.ENCODE_MODE.NUMERIC;
}
else if (Regex.IsMatch(content, @"^[0-9A-Z $%*+-./:]+$"))
{
qr.QRCodeEncodeMode = ThoughtWorks.QRCode.Codec.QRCodeEncoder.ENCODE_MODE.ALPHA_NUMERIC;
}
else
{
qr.QRCodeEncodeMode = ThoughtWorks.QRCode.Codec.QRCodeEncoder.ENCODE_MODE.BYTE;
}
Bitmap bitmap = qr.Encode(content, Encoding.Default); // 编码,简体中文系统默认为 gb2312
裁切掉多余的 1 像素
ThoughtWorks.QRCode 生成的四周没有留白的二维码图片,其右边和下边分别会多出 1 像素,使用以下方法来调整图片大小
// 创建一个新的图片(宽度和高度各缩小 1 像素)
Bitmap bitmap2 = new Bitmap(bitmap.Size.Width - 1, bitmap.Size.Height - 1);
// 以新图片来绘图
Graphics g2 = Graphics.FromImage(bitmap2);
// 新旧图片绘制到新图片中(左上角对齐)
g2.DrawImage(bitmap, 0, 0);
将 Bitmap 写入到流
Stream stream = new MemoryStream();
bitmap.Save(stream, ImageFormat.Png);
若已裁切 1 像素,请修改为 bitmap2
将 Bitmap 保存到磁盘
string path = "D:\wwwroot\upload\abc.png";
bitmap.Save(path, ImageFormat.Png);
若已裁切 1 像素,请修改为 bitmap2
更多
对比 ThoughtWorks.QRCode 和 ZXing.Net
ThoughtWorks.QRCode | ZXing.Net | |
生成方式 | 以指定的码元大小、版本、模式、纠错级别等信息来确定最终生成的图片大小 | 指定图片大小后,自动调整码元大小、出血* |
关于图片尺寸 | 不能直接确定最终生成的二维码图片的尺寸,可以先反向估算码元大小,再微调码元大小,直到不小于目标尺寸,如果必须严格限制尺寸,建议在 jpg 方式处理,因为 png 二维码的每个像素点非 0 即 1,在小尺寸的情况下会导致无法识别。(涉及到多次生成二维码,请斟酌性能消耗) | 生成二维码时即指定图片大小,但会留白,比较难以掌控实际效果 |
"BUG" | 右边和下边有多余 1 像素需要手动去除 | 虽然可以设置参数 EncodeHintType.MARGIN,但还是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网上有解析原因,请自行搜索) |
…… |
*出血:为了提高二维码识别度,在生成的二维码四周留出若干码元(建议 4 个)空白。
更多
打开:\WeiXinMPSDK-master\src\Senparc.Weixin.MP.Sample\Senparc.Weixin.MP.Sample.sln
工具 - NuGet 包管理器 - 管理解决方案的 NuGet 程序包 - 更新
选择所有的包(Microsoft.Net.Http 无法更新,暂不勾选),更新
Microsoft.Net.Http 是个老顽固,无法更新也无法卸载,原因是它的语言包 Microsoft.Net.Http.zh-Hans 无法安装。我们切换到“已安装”选项卡,搜索“Microsoft.Net.Http”,选中 Microsoft.Net.Http.zh-Hans 并卸载它,现在我们可以更新 Microsoft.Net.Http 了。
【可能】运行报错:
“/”应用程序中的服务器错误。
配置错误
说明: 在处理向该请求提供服务所需的配置文件时出错。请检查下面的特定错误详细信息并适当地修改配置文件。
分析器错误消息: 创建 system.web.webPages.razor/host 的配置节处理程序时出错: 未能加载文件或程序集“System.Web.WebPages.Razor, Version=2.0.0.0, Culture=neutral, PublicKeyToken=31bf3856ad364e35”或它的某一个依赖项。找到的程序集清单定义与程序集引用不匹配。 (异常来自 HRESULT:0x80131040)
源错误:行 4: <configSections>
行 5: <sectionGroup name="system.web.webPages.razor" type="System.Web.WebPages.Razor.Configuration.RazorWebSectionGroup, System.Web.WebPages.Razor, Version=2.0.0.0, Culture=neutral, PublicKeyToken=31BF3856AD364E35">
行 6: <section name="host" type="System.Web.WebPages.Razor.Configuration.HostSection, System.Web.WebPages.Razor, Version=2.0.0.0, Culture=neutral, PublicKeyToken=31BF3856AD364E35" requirePermission="false" />
行 7: <section name="pages" type="System.Web.WebPages.Razor.Configuration.RazorPagesSection, System.Web.WebPages.Razor, Version=2.0.0.0, Culture=neutral, PublicKeyToken=31BF3856AD364E35" requirePermission="false" />
行 8: </sectionGroup>
源文件: E:\WeiXinMPSDK-master\src\Senparc.Weixin.MP.Sample\Senparc.Weixin.MP.Sample\views\web.config 行: 6展开 Senparc.Weixin.MP.Sample 引用,查看 System.Web.Razor 的属性,复制版本号。打开 \views\web.config,修改 System.Web.WebPages.Razor 的 Version(有 3 处)。
对于小型开发项目来说,我习惯将所有代码放在同一个项目(Project)中来,所以做了以下处理:(盛派官方分离这些代码是为了同时供 MVC 和 WebForms 重用)
在 Senparc.Weixin.MP.Sample 中添加文件夹 CommonService,将 Senparc.Weixin.MP.Sample.CommonService 项目中的文件夹和文件(.config 除外)拖到 CommonService 文件夹中。
卸载 Senparc.Weixin.MP.Sample.CommonService 项目并删除引用。
在解决方案的 Libraries 文件夹中,我们看到 Sample 项目了以下功能模块,这些就是 Senparc.Weixin 的源代码,如果不需要修改,可以卸载它们改为使用从 NuGet 获取,以便随时更新到最新版本:
Senparc.WebSocket
Senparc.Weixin
Senparc.Weixin.MP
Senparc.Weixin.MP.MvcExtension NuGet 中对应的包名为:Senparc.Weixin.MP.MVC
Senparc.Weixin.Open
Senparc.Weixin.Work
Senparc.Weixin.WxOpen
Senparc.Weixin.Cache.Memcached
Senparc.Weixin.Cache.Redis
卸载这些项目,并在 NuGet 中安装这些模块(搜索“Senparc.Weixin”第一页都在了,认准作者 Jeffrey Su)
单元测试项目中的引用也按需更换,当然也可以卸载这些单元测试项目(视情况保留 Senparc.Weixin.MP.Sample.Tests) 。
【可能】运行报错
HTTP Error 500.19 - Internal Server Error
无法访问请求的页面,因为该页的相关配置数据无效。
配置源:
134: </sessionState>
135: <sessionState customProvider="Memcached" mode="Custom">
136: <providers>
可以在 Global.asax 的 RegisterWeixinCache() 中修改 Memcached 配置。
或者打开 Web.config,找到 Memcached 所在的 sessionState 标签,注释掉,这样程序自动使用上方的 InProc(应用进程内)。
如果开启了 ASP.NET State Service 服务,那么建议改用 StateServer,与 Custom 一样需要序列化,方便日后改用 Memcached 或 Redis。
再次更新 NuGet,否则会提示无法加载 Enyim.Caching 的错误(报错行:MemcachedObjectCacheStrategy.RegisterServerList(memcachedConfig);)。
接下来,进入微信公众平台,在左侧 开发 - 基本配置 中设置相关参数(填写“服务器地址(URL)”如“https://weixin.xoyozo.net/weixin/”),打开 Sample 项目中的 Web.config,配置我们的公众号参数。
将项目发布到服务器上,尝试向公众号发送消息吧。
单元测试
设置单元测试中的公众号配置项:打开 Senparc.Weixin.MP.Test/CommonAPIs/CommonApiTest.cs,在 AppConfig 方法中可以看到支持两种配置方式,在 Senparc.Weixin.MP.Test/Config/test.config 配置文件中配置,或直接在 CommonApiTest.cs 文件中配置,前者格式如下,后者建议只在个人测试项目中使用。
<Config> <AppId>YourAppId</AppId> <Secret>YourSecret</Secret> <MchId>YourMchId</MchId> <TenPayKey>YourTenPayKey</TenPayKey> <TenPayCertPath>YourTenPayCertPath</TenPayCertPath> <!-- 小程序 --> <WxOpenAppId>YourOpenAppId</WxOpenAppId> <WxOpenSecret>YourWxOpenSecret</WxOpenSecret> </Config>
另外,将 _testOpenId 值改为自己的微信号在本公众号上的 openid。
微信网页授权(OAuth2)
打开 OAuth2Controller 控制器,将“Index”Action 中的盛派的网址(有 2 处)改成:
Request.Url.Scheme + "://" + Request.Url.Authority + "/Oauth2/……
未完待续……
一、概述
重定向常常和请求转发放在一起讨论(前者是两次不相关的请求,后者是一次请求服务器端转发),然而本文并不讨论两者的区别,而是HTTP 1.0规范和HTTP 1.1规范中关于重定向的区别,以及实际使用中的情况。
重定向实际使用是一个响应码(301或302或303或307)和一个响应头location,当浏览器收到响应的时候check响应码是3xx,则会取出响应头中location对应的url(重定向中url的编码问题,请参看点击打开链接),然后将该url替换浏览器地址栏并发起另一次HTTP事务。
关于301、302、303、307的区别,找不到好的文章,因此打算直撸HTTP 1.0规范和HTTP 1.1规范,结合一些实际的案例和tomcat实现,来说清楚这几个状态码的差异。
1. 百度https重定向
如下图所示,原请求访问的是http://www.baidu.com,然后返回302和location=https://www.baidu.com,从http转到https。不过关于响应行中302状态码的描述存在争议,在下文中会详细讨论。
2. tomcat重定向源码
二、详细
http 1.0规范中有2个重定向——301和302,在http 1.1规范中存在4个重定向——301、302、303和307,其中302是值得讨论讨论的。
1. http 1.0
301
301状态码在HTTP 1.0和HTTP 1.1规范中均代表永久重定向,对于资源请求,原来的url和响应头中location的url而言,资源应该对应location中的url。对于post请求的重定向,还是需要用户确认之后才能重定向,并且应该以post方法发出重定向请求。
关于post请求重定向用户确认的问题,实际上浏览器都没有实现;而且post请求的重定向应该发起post请求,这里浏览器也并不一定遵守,所以说HTTP规范的实现并未严格按照HTTP规范的语义。
在301中资源对应的路径修改为location的url,在SEO中并未出现问题,但是在302中就出现了302劫持问题,请往下看。
302
在http 1.0规范中,302表示临时重定向,location中的地址不应该被认为是资源路径,在后续的请求中应该继续使用原地址。
规范:原请求是post,则不能自动进行重定向;原请求是get,可以自动重定向;
实现:浏览器和服务器的实现并没有严格遵守HTTP中302的规范,服务器不加遵守的返回302,浏览器即便原请求是post也会自动重定向,导致规范和实现出现了二义性,由此衍生了一些问题,譬如302劫持,因此在HTTP 1.1中将302的规范细化成了303和307,希望以此来消除二义性。
补充:302劫持——A站通过重定向到B站的资源xxoo,A站实际上什么都没做但是有一个比较友好的域名,web资源xxoo存在B站并由B站提供,但是B站的域名不那么友好,因此对搜索引擎而言,可能会保存A站的地址对应xxoo资源而不是B站,这就意味着B站出了资源版权、带宽、服务器的钱,但是用户通过搜索引擎搜索xxoo资源的时候出来的是A站,A站什么都没做却被索搜引擎广而告之用户,B站做了一切却不被用户知道,价值被A站窃取了。
2. http 1.1
301
和http 1.0规范中保持一致,注意资源对应的路径应该是location中返回的url,而不再是原请求地址。
302
在HTTP 1.1中,实际上302是不再推荐使用的,只是为了兼容而作保留。规范中再次重申只有当原请求是GET or HEAD方式的时候才能自动的重定向,为了消除HTTP 1.0中302的二义性,在HTTP 1.1中引入了303和307来细化HTTP 1.0中302的语义。
303
在HTTP 1.0的时候,302的规范是原请求是post不可以自动重定向,但是服务器和浏览器的实现是运行重定向。
把HTTP 1.0规范中302的规范和实现拆分开,分别赋予HTTP 1.1中303和307,因此在HTTP 1.1中,303继承了HTTP 1.0中302的实现(即原请求是post,也允许自动进行重定向,结果是无论原请求是get还是post,都可以自动进行重定向),而307则继承了HTTP 1.0中302的规范(即如果原请求是post,则不允许进行自动重定向,结果是post不重定向,get可以自动重定向)。
307
在http 1.1规范中,307为临时重定向,注意划红线的部分,如果重定向307的原请求不是get或者head方法,那么浏览器一定不能自动的进行重定向,即便location有url,也应该忽略。
也就是307继承了302在HTTP 1.0中的规范(303继承了302在HTTP 1.0中的实现)。
3. 小结
在HTTP 1.0规范中,302的规范并没有被服务器和浏览器遵守,即规范和实现出现了二义性,因此在HTTP 1.1中,将302的规范和实现拆分成了303和307。
三、结论
虽然在不同版本的http规范中对重定向赋予了不同的语义,但是因为使用历史和服务器实现等原因,在实际中并不一定安全按照http规范实现,因此我个人感觉上述讨论只是一个了解,在实际写代码中302还是继续用吧···
参考:
1. 《http 1.0规范》
2. 《http 1.1规范》
3. 博客:点击打开链接
附注:
本文如有错漏,烦请不吝指正,谢谢!